海阳李氏网 胶东族谱博物馆(筹)

 找回密码
 请到首页点击公告中的链接再用汉字注册
搜索
查看: 2441|回复: 0

海阳市 历史建置变化介绍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7-8 08:47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、建县始末           

    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为御倭患,在张家庄等渔村建起一座卫城,因处嵩山之阳,故名大嵩卫。卫城周八里,有居民五六百户,壕外土悉属莱阳县地。清雍正年间,河东总督王士俊清理封疆,奏请裁卫设县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清廷批准裁大嵩卫设海阳县,西以莱阳县三驾山为界,西北以莱阳县平兰社为界,北以栖霞县水头村为界,东以宁海州崮山为界。将莱阳县行村、林寺、嵩山三乡及宁海州乳山乡和普济、兴善两社归并海阳。因县地处于黄海之北,故名“海阳”。
  附:河东总督王士俊奏疏(节录)
  臣查山东登州府属之大嵩、成山、靖海、威海四卫,所管钱粮皆属无多,于地方并无裨益。而毗连之莱阳一县,幅员寰广,赋役浩繁,办理难周,每多丛脞,是又应酌裁无益之卫,划分过剧之县,使之军民胥便,繁简合宜。尤不当胶已成之局,蹈因循之习,而罔计及于远大之模,经久之画者也。查大嵩卫城外即系莱阳县村庄,东北离宁海州二百里,西北离莱阳县一百四十里,莱阳县广袤八百里,粮多地广,颇难治理,应将大嵩卫裁改为县。西以莱阳县之三驾山为界,西北以莱阳县之平兰社为界,北以栖霞县之水头村为界,南以海边为界,东以宁海州之崮山为界,分拨莱阳县之行村乡、嵩山乡、林寺乡三乡,并将莱阳县之青山乡尽归宁海,易换宁海州之乳山乡,并归海阳,成一县治。至大嵩卫原管经征屯地,座落莱阳县境内者为天桥等四十余屯,座落莱州府即墨县境内者为神山埠等二十余屯,座落莱州府平度州境内者为北冢等五屯,应归并座落莱阳、即墨、平度三州县管辖。
        二、隶属演变           

     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设海阳县,隶属山东省登州府。民国3年(1914年)废府设道,属胶东道。民国14年(1925年)属东海道。民国17年(1928年)道废,直属山东省政府。民国26年(1937年)前后,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。1941年4月9日,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,属山东省胶东区东海专署。1945年5月属中海专署。同年9月裁中海专署,复属东海专署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5月属文登专署,1956年属莱阳专署。1958年10月属烟台专署(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)。1983年改属烟台市。1996年4月撤县设市。

三、地理位置           


   海阳县位于山东半岛南部,地跨东经120°50′一121°29′,北纬36°16′一37°10′,东邻乳山、牟平,西接莱阳,北连栖霞,南濒黄海,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相望。县城距烟台市119公里,离济南市420公里,至北京市883公里。
四、境域变迁           


    县境面积上溯无考。民国18年(1929年),全县总面积2290平方公里。嗣后境域变迁八次:1941年3月,将海阳的第三区(夏村)及第二区(留格庄)的岠嵎、界河二乡划归牟海行署(后改牟海县、乳山县);1942年4月,将牟平县的洽河、葛家、山前、山后、古现二村等六个村庄划归海阳县;1944年12月,牙前县成立,将海阳的徐家店区、郭城区及昌水区的27个村庄划归牙前县,将海阳的大黄家、李家岚、车家疃、辛庄、南野鸡泊、岚子前划归莱阳县,将莱阳的西小滩、祥东、台子、南廒子、北廒子、田村划归海阳县;1950年4月23日,牙前县撤销,将徐家店、郭城、林寺、长沙、发城五个区划归海阳县; 1952年春,将牟平县马石店区的松树夼、沙旺、史家、柳树、院下、前夼、后夼、黄草场划归海阳县,并于郭城区;1958年10月17日,乳山县撤销,将夏村、唐家、海阳所、白沙滩、乳山寨五处人民公社划归海阳县;1962年1月重建乳山县,撤县时划入海阳的村庄复归乳山县;1964年6月15日,将小青岛划归乳山县。1985年,县地南北最长64公里,东西最宽54.4公里,海岸曲线长128公里,总面积1842平方公里,占山东省面积的1.2%。  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