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阳李氏网 胶东族谱博物馆(筹)

 找回密码
 请到首页点击公告中的链接再用汉字注册
搜索
查看: 4395|回复: 6

《乳山市志》记载的 乳山市各村来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7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夏村镇(51)
  夏村(4) 明洪武年间,夏、宫、安姓居此立村(明末先后迁走)以夏姓命名夏村。永乐年间,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。明末,宋姓由北江村迁入。清末,黄、于、张、林、王等姓相继迁入。1942年,划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5个里。19448月,改建为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5个行政村。196310月,中村与东村合并,建夏东、夏南、夏西、夏北4个行政村。至1995(下同),夏东828户,夏南881户,夏西470户,夏北928户。
  战家夼 元代前,战姓居福山西夼建村战家夼,元末迁走。明洪武年间,仇姓由陕西华阴县迁入,袭原名。清康熙四十二年,于、孙、刘姓分别由司马庄、牟平县葫芦地、文登县鸭儿湾迁入。乾隆年间,倪、邓、王姓分别由塔庄、邓家、驾马沟迁入。现600户。
  小疃 明永乐二十二年,孙姓由小云南(据考,小云南指今安徽、江苏二省北部一带,下同。参见第三编第二章:〔附〕云南迁民考。)迁此立村,初名崮岱。清雍正元年,遭兵祸北迁2里建村,邓、胡姓由邓家、胡家沟迁入,因村小,故更名小疃。乾隆年间,黄、于、倪姓分别由牟平县养马岛、司马庄、塔庄迁入。现500户。
  阜西庄 明嘉靖年间,邵姓由河南省云南庄迁福山之西立村,初名福山西庄。清顺治年间,迁居邵家。乾隆年间,崔、安、蒲姓由曹城、安家等地迁入,袭旧称,渐演变为今名。后东姓由东家迁居村东北建三水河村,尹姓由尹家迁居村北建雀头村。1952年诸村合一行政村。现208户。
  房屋 明永乐年间,邵姓由河南省云南庄迁此立村西庄,后遭兵祸被灭。崇祯年间,杨姓由牟平县五台南塂迁入,来时原村址房屋尚存,故名。清嘉庆年间,王、徐、高、赵、孙、于等姓先后由肖家、石村、人石、柳家、战家夼迁入。现370户。
  周格庄(2) 明万历元年,周姓由浙江省迁此以姓立村(后迁走)万历三十七年,徐姓由台依迁入。万历四十四年,于、宋姓由文登县大水泊、南泓迁入。后王、张姓先后由西纪村、宅口迁入。清雍正年间,邵、刘姓由房屋、炉上迁入。乾隆年间,冷姓由黄埠崖迁入。1960年因修台依水库东迁分为东、西2村。现西周格庄255户,东周格庄305户。
  羊角盘 明万历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,因地形似羊角,故名。清乾隆六十年,于、林、田姓由于家庄、东林家、田家庄迁入。后丁、袁姓由港头、赫家庄迁入。现170户。
  台依 明永乐年间,徐姓由江苏昆山县大槐树村迁此立村,因地势较高,故名。清末,杨姓由房屋迁入。现305户。
  黄依台 明万历年间,徐姓由台依析居黄泥高台处立村,取名黄泥台,后演作今名。清嘉庆年间,刘、陆、孙、倪、高等姓相继迁入。现305户。
  洼九埠 明万历年间,孙姓由孙家(后并入冷家)迁此立村,因地势低洼不平,故名。清道光年间,徐、周、林姓先后由石村、牟平县阎格庄、莱州林家北流迁入。现125户。
  仇家洼 明万历年间,仇、冷姓由仇家兴、乳山寨迁此立村,因村址低洼,取名洼里村。后仇姓人众,更此名。现549户。
  石村 明万历年间,徐姓由台依迁石塂之前立村,故名石塂子。清初,高、朱姓由官庄等地迁入。道光年间,宋、程姓由南泓、平度县迁入。1942年更今名。现535户。
  簸箕姜家 明正统八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,村民以编制簸箕为业,故得此名,后简称姜家。清初,李、吴、倪姓由大崮头、封赠山、塔庄迁入。1980年复原名。现210户。
  郑家 明洪武年间,郑姓从由古迁此立村。现118户。
  于家庄 清康熙年间,于综由司马庄迁此立村。现480户。
  肖家 清顺治七年,肖国环由江苏省迁此立村。清末,王、李、张姓先后由章丘县、黄埠崖、莱西县迁入。现500户。
  冷家 明嘉靖年间,孙姓由小疃迁此立村孙家。万历年间,冷姓由江苏省迁此立村冷家。后孙家并入冷家。现224户。
  东泗水头 明嘉靖二十八年,刘君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泗水头村东定居立村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宋、王姓由育黎、驾马沟迁入。现203户。
  西泗水头 明成化十二年,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,因位居4条小河交汇处,故名泗水头。后因建东泗水头而更今名。清初,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。400户。
  西圈 元末,乔姓居此立村,因村西被厥水(今名乳山河)所围,取名圈里(后迁走)。明万历年间,张姓由莱阳县迁此定居,袭旧名。清初,徐、李、邢、刘、董、韩、魏姓相继迁入。1952年更今名。现287户。
  桑行埠 明洪武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,因周围多桑树,故名。明末清初,仇、鞠、邢、于姓由战家夼、海阳所、文登县望岛、司马庄迁入。清末,宋、吕、武、孙、徐姓先后由赤家口、莱阳县、流水头、海阳县杨台、西圈迁入。现502户。
  庄上 明弘治年间,仇姓由云南(据考,所谓云南指今山西省中南部、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北部一带,下同。参见第三编第二章:[附]云南迁民考。)迁居立村,取名庄上。清康熙年间,任姓由平度县任家洼迁入,更名南庄上。雍正年间,张姓由莱西县张家埠迁入。1961年更名南庄。1980年恢复原名。现163户。
  北庄上 明崇祯年间,任姓由平度县从军海阳守御千户所落籍。清初,迁庄上村北定居立村北庄。1980年更此名。现130户。
  北江村 元初,江姓由江苏句容县迁此立村江村(明永乐年间迁海阳江家)。明洪武二年,宋端由史家疃迁此定居,袭旧名。清顺治年间更今名。现659户。
  南江村 明嘉靖年间,宋姓由南泓迁此定居立村。现400户。
  黄埠崖 金初,黄姓由乳山寨迁此地河岸高处定居立村,故名。明末,左姓由海阳所迁此。清初,黄、左姓迁走,于、周姓由司马庄、周格庄迁居,袭旧名。清末,李、唐姓由莱阳县、唐家迁入。现600户。
  金碃岭 明末,孙、纪姓居此立村,当时有人采到一天然金块,重一斤七两,故取村名斤七两。清乾隆年间,于、宋二姓由司马庄、南江村迁入。以谐音取名金碃岭。现330户。
  东耿家 明万历十三年,耿姓由山西省凤陵渡迁风台顶,翌年又迁此定居立村。因同乳山口镇西耿家同年建村,故称东耿家。清初,夏、秦姓由夏村、东秦家庄迁入。清康熙三十五年,宋姓由南江村迁入。雍正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。宣统三年,鲁姓由腾甲庄迁居村北皮子城,取地名为村名,1952年并入东耿家。现1023户。
  腾甲庄 清康熙元年,于七(农民起义军首领)部下滕、贾二将隐居此地,取名滕贾庄。康熙三十年,于式款由司马庄迁此定居,滕、贾二姓迁走,后取谐音更名腾甲庄。现562户。
  曹城 清康熙中期,崔姓由崔家迁此定居立村。此处有土围子,围内野草丛生,人称草城,后演作曹城。清末民初,王、孙姓由夏村、岚子后迁入。现382户。
  官地 明成化年间,周姓由河南省迁此定居,相传当年有一官吏路过此地,并题写村名官地。清时,先后有倪、崔、王、董、唐姓从塔庄、崔家、夏村、下洼、八门邹家迁入。现550户。
  草埠 明万历年间,丛姓由文登县迁此定居立村,因当时此地野草丛生,故名。清末,相继有张、孙、徐、崔等姓迁入。现260户。
  桥东庄 清康熙年间,宋、修姓分别由南江村、海阳县东村迁小桥之东立村,故名。现217户。
  张八庄 清道光年间,宋姓由南江村迁此立村小东庄。后姜、张、许姓迁入。因一张姓人家横霸乡里,人称张霸庄,后更此名。现58户。
  赫家庄 明末,赫姓由城阴迁此定居立村(后迁走)。清乾隆年间,王、刘、梁、汪、孙姓先后由西纪村、莱阳县北刘、海阳县叶口、鲁家夼等地迁入,袭旧称。现122户。
  东秦家庄 明末,秦姓居此立村,清初迁东耿家。乾隆年间,宋允元由北江村迁此立村,袭旧称。清末,高、阎、林、于姓先后由高格庄、东里村、林家庄、东念头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20户。
  西里村 清顺治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夏村之南里许定居立村,故名里村。乾隆年间,陈、崔姓由陈家、崔家迁入并更今名。清末,王、丛姓由夏村、炉上迁入。现335户。
  东里村 清康熙年间,焉、刘姓由焉家、文登县鸭湾崖迁居里村之东建村。327户。
  宅口 清康熙四十九年,张琪进由莱西县双山迁居立村,因村前有旧宅,故名。现235户。
  岚子 清乾隆年间,史姓由大史家迁此立村,因居地周围多山峦而得名。嘉庆年间,焉姓由东里村迁入。现173户。
  打磨 明万历年间,丁姓由河东迁此定居,以打石磨为业,故名。崇祯年间,毕、宋、赵姓由文登县、夏村、高格庄迁入,后四姓迁走。清康熙年间,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此,乾隆年间又有于姓由赤家口迁入,袭旧名。现286户。
  高格庄 明初,高姓在此建村,后被剿。万历年间,赵姓由牟平县清泉寨迁此立村,袭旧称。现486户。
  炉上 明崇祯年间,刘姓从文登鸭湾崖迁居立村,因当时村民以炉烤糕点为业,故名。清初,丛姓由海阳县大丛家迁入。现387户。
  崔家 明洪武年间,吕姓从河北枣强县迁此定居;崔姓由山西省桃花寨迁莱西县店埠,又于嘉靖年间迁此定居。崔姓人盛,取名崔家。后有李、杜姓迁入。另,明初,盖姓由云南迁居崔家村西南,因居住地是兰姓地主种地庄子,故称兰家庄,后盖姓迁走,刘、吕、段、崔等姓迁入,1952年并入崔家。现500户。
  官庄 明嘉靖元年,刘姓从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,取名刘家宅口。嘉靖末年,于伟从北司马庄迁入。万历年间,高金由海阳县徽村迁入。后宋、徐、邢、张等姓迁入。因此地是司马庄财主种地庄子,故更名司马官庄,后称官庄。现960户。
  清口涧 元初,黄、王姓由乳山寨迁清口山涧定居立村,故名。后毛、徐姓迁入。明末清初时四姓先后迁走。清康熙年间,宋、赵姓由岛子、海阳县索格庄迁此定居,袭旧称。清末民初,崔、刘、单姓由崔家、官庄、圈港迁入。现400户。
井子 明嘉靖年间,刘姓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,因地势周高中洼,故名。清顺治年间,马姓由海阳所、冷姓由乳山寨迁入。康熙年间,姜姓由海阳县谷家疃迁村南建姜家庄,1952年并入井子。现1050户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7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海阳所镇(40)
  海阳所 元至正十三年,焉姓由河南省开封迁居此地,以居地西沟旁曾设军寨,取名沙沟寨(明洪武十八年迁翁家埠)。明洪武三十一年,为防倭寇海上入侵,在此设海阳守御千户所,至明末,先后有许、张、马、李、刘、徐、于、孙、杨、鞠、常、赵、王、左、傅、贾、吕、陈、鲍、谢等24姓军户落籍,以此地设海阳守御千户所定名海阳所。后多数姓氏迁居他处。现有马、许、鞠、左、王等姓,计951户。
  所后张家庄 明永乐年间,张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,成化年间落籍建村张家庄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70户。
  所后王家庄 明永乐年间,王姓由小云南从军靖海卫,明末迁此建村王家庄,后郭、辛等姓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58户。
  所后常家庄 明永乐年间,常姓从军靖海卫,明末迁此建村常家庄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88户。
  贾家庄 明永乐年间,贾姓从军海阳所落籍,明末迁此建村。现204户。
  望海庄 明末,宋、潘、于姓先后迁此建村宋家庄,后迁走。清雍正年间,杜姓由杜家岛、王姓由海阳所迁此定居,因东临大海更此名。现70户。
  吕家庄 明永乐年间,吕姓从军海阳所,成化年间落籍此地建村。现146户。
  所陈家 明永乐年间,陈升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,后落籍此地建村陈家。1980年更此名。现299户。
  海疃 明永乐年间,刘兰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,弘治年间,落籍于海滩边立村,取名海滩。后演作今名。现206户。
  赵家庄 明永乐年间,赵、徐、许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。万历年间,三姓迁此分别建村赵家庄、指挥、许家埠。1942年,诸村合一行政村,称赵家庄。现433户。
  邹格 清顺治十二年,宋天洪由南泓迁此定居。天洪身亡,其妻周氏重婚生子,子以母姓立名周格庄,后演作今名。现429户。
  三甲疃 唐时,邵姓在此建村邵家埠,元末迁走。明正德二年,于岱由小泓迁此定居,袭旧名。清康熙二十一年更名三甲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50户。
  大庄 明天启二年,宋让由南泓迁向阳坡下立村称崖下,后随村庄扩大改名大庄。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宁海州迁居村东北建村小庄,1945年并入大庄。现755户。
  池源 清康熙年间,宋姓由南泓迁此为迟姓看山,称迟家庵,成村后更名池园。1942年又更今名。现127户。
  金港 清乾隆四十五年,于姓由西泓于家来居,因居地附近港湾盛产鱼虾,故名。现114户。
  赵东庄 明万历年间,赵姓由海阳所军户落籍迁此立村。现120户。
  西泓于家 明洪武年间,于显兴由荣成县斥山迁居建村于家。后因此地南北濒海,且居海阳所半岛西部,故更称此名。现210户。
  西泓辛家 明万历年间,辛坚由十里大辛家(今南黄村)迁此立村辛家,后更此名。现213户。
  西泓赵家 明永乐年间,赵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,再迁此立村赵家,后更此名。后于姓从西泓于家迁入。万历年间,迟姓从莱阳县迁居赵家村东南建村迟家,1946年并入西泓赵家。现423户。
  后山于家 清雍正年间,于士蒿由西泓于家迁居多夼,之后族人相继落居十间房、桑树嘴、西庙、面条沟等处,刘姓从即墨县金口迁此建猫口嘴。后诸自然村合一行政村,因位于大乳山后,故名。现210户。
  西山 清雍正年间,赵姓由西泓赵家迁居大乳山西定居,称西山赵家;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称西山于家。1945年,两村合一称西山。现205户。
  姜家庄 清康熙六十一年,姜敬由姜格迁此以姓立村。嘉庆至光绪年间,先后有刘、李、于、辛、赵姓分别由薛格、李家、水头、西泓辛家、西泓赵家迁此,分建刘家、李家、黄金钗、风洞、北道、山前、辛家顶、狮角山等村。1942年,诸村合一称姜家庄。现245户。
  西黄岛 清康熙年间,童姓居黄岛山西,故名。嘉庆十二年,姜姓由姜格迁居村北建村黄岭。刘姓在村北建村刘家河(年代无考)。后辛姓于光绪六年迁入,迟姓于光绪二十七年迁入。1952年,诸村合并称西黄岛。现162户。
  双峰庄 明万历年间,辛姓由西泓辛家迁居立村,以村西有两座山峰而取名。清初,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迁入。清咸丰年间,赵、迟姓由西泓迁居葛子岭。光绪年间,姜姓由姜格迁居石匣。1952年,诸村并入该村。现194户。
  杜家岛 清康熙年间,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迁险岛定居立村,因忌讳字,改称杜家岛。后姜、宋姓先后从姜格、南泓北村迁此岛建村鱼河嘴、棉花山,1942年并入杜家岛。现366户。
  邢家 明永乐年间,邢姓由文登县望岛迁此建村。清中期,姜、宋、马、于姓先后由姜格、大庄、海阳所、水头迁入。现250户。
  水头 明天顺年间,马姓由海阳所迁此立村,因位居小河下游,故名。嘉靖年间,于姓由云南迁入。现428户。
  芦头 明永乐年间,于、裴姓从云南迁此建村,因此处芦苇丛生,故名。后宋、郭姓由南泓、李家迁入。现149户。
  姜格 明洪武年间,姜显成由峒岭迁此立村,后于姓迁入(后迁常家庄、翁家埠)。现612户。
  李家 明永乐年间,李姓由金乡县从军海阳所,嘉靖年间迁此立村。正德年间,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张家,后合为一村称李家。现591户。
  薛格 原有薛姓居此建村取名薛家,金末战乱迁走。明永乐年间,刘姓军户落籍建村,袭旧称。万历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。后演作今名。现184户。
  半海山 清道光十年,宋姓由南泓迁此立村,因村后小山一半在海,一半在陆,故名。后有任、杜姓先后由任家夼、杜家迁入。现102户。
  杜家 清初,姚、杨姓居此。康熙年间,杜姓由杜家岛迁此,因杜姓人盛,故名。现400户。
  南泓(3) 明洪武二年,宋彦由史家疃迁此立村。因居海阳所半岛南部,且濒临大海,故名。1950年析为3个行政村。现北村330户,南村410户,西村337户。
  小泓 明永乐年间,于道德由云南迁南泓村西南处立村,取名小泓。后宋姓由南泓迁入。现350户。
  南夼 明末,丛、于、宋姓分别由海阳所、小泓、南泓迁此建丛家、于家、中疃三村。因同处山夼中,1934年合为一村称南夼。现385户。
  小石口 清康熙五十九年,宋启祯、宋启明由南泓迁此立村,因临海口处,鹅卵石颇多,故名。现214户。
南黄岛 明崇祯年间,宋姓由南泓迁此海岛定居,初名南泓岛,清末以岛的土色更今名。现208户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7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白沙滩镇(45)
  白沙滩 明成化年间,孙成甫由贵州锦屏县乐桑屯迁此立村,因南临一片白沙海滩而取名。天启六年,王姓由哨里迁入。清乾隆年间,马、许姓由海阳所迁入,焉姓由焉家迁入。现890户。
  丈八石 明万历年间,李堂由大崮头徙大孤山又迁此立村。因村北有一孤石高一丈八寸,故名。崇祯年间,刘东福由黄格庄迁入。现298户。
  曹家庄 清康熙初年,任姓由海阳县县小滩迁此立村任家庄。后因该地是曹姓的种地庄子,故更此名。嘉庆年间,姜、邢姓先后由峒岭、文登县岛集迁入。道光年间,邹、许姓由邹家、许家迁入。现426户。
  吉林 明末,于姓由狮子于家迁此立村。因此地有棘子林,故称棘林,后演作今名。清康熙年间,姜姓由东峒岭迁入。后有任姓迁入。现240户。
  北王家庄 明崇祯年间,王姓由荣成县薄落迁此立村王家庄。(乳山信息港注:市志此处有误,应为:明崇祯年间王孝自海阳埠落迁此建王家庄。姓氏种类与分布中亦写明:北王家庄王姓系海阳县埠落迁来。)清末,程姓由八门邹家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50户。
  徐家塂明崇祯年间,徐姓由指挥迁此立村西塂庄,后更今名。清康熙年间,林姓由东林家迁入,后岳姓由玉前庄迁入。现173户。
  玉前庄 清初,岳姓由文登县小岳家迁此立村岳家塂。清康熙年间,李姓由海阳县六甲、王姓由文登县迁入。咸丰年间,于、张姓由文登县北黄、宅口迁入。民国初年,因村后建有玉皇庙,故更此名。现140户。
  林家塂清康熙年间,林姓由东林家迁山塂处建村,故名。雍正年间,姜、丁姓由河崖、上夼迁入。乾隆年间,夏、于姓由光明顶、狮子于家迁入。现116户。
  刘家塂明崇祯元年,姜姓由姜格迁此建村姜家庄。清康熙元年,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入。雍正八年,刘姓由丈八石迁入。后因刘姓人众而更此名。现110户。
  念头 明永乐末年,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鞠家庄。嘉靖年间,王世兴、王世连由文登县迁此。明末鞠姓迁走,更名念头(村名来历无考)。清顺治年间,李姓由莱阳县迁入。乾隆年间,单姓由大单家迁入。现320户。
  南西北庄 明嘉靖四十二年,李姓由大崮头、张姓由文登县张家埠迁此立村。因位于沟李家村北,故名西北庄。清乾隆年间,宋、马姓由三甲疃、西泓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,现248户。
  沟李家 明嘉靖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山沟立村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刘、赵姓由董格庄、赵东庄迁入;嘉庆年间,王、林姓由王家台(今名南马家庄)、大孤山迁入。乾隆年间,蒋姓由池源迁村西建蒋家庄,1945年并入沟李家。现200户。
  南马家庄 清康熙年间,马姓由北马家庄迁此建村马家庄。乾隆年间,宋姓由南泓迁入。另,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文登县迁此建村王家台,嘉庆年间,刘姓由宝口和薛格迁入,后有辛、李、于姓由西泓、山东头、院前迁入,民国年间,薛姓由济宁市迁入,1941年并入马家庄。1980年更今名,现260户。
  董格庄 明天启年间,刘九锡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定居,因此前有董姓建村董格庄(万历年间迁堡上),故袭旧称。清乾隆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入。后丁、李、王姓由附近村庄迁入。现320户。
  孔家庄 明万历年间,孔彦蛟由牟平县五里头迁此立村。清雍正年间,李姓由李家迁入。清末,于、宋姓分别由王家口、南泓迁入。现273户。
  大单家 明永乐五年,单仲礼由安徽省凤阳城南大柳树迁此建村。现425户。
  邵家庄 明万历年间,邵姓由历城县南流村迁此建村邵家。清乾隆三十二年,潘姓由潘家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40户。
  唐曲洼 清初,曲姓在此建村曲家洼(后曲姓迁走)。道光年间,单、王姓由大单家、祉家庄迁入。雍正年间,唐姓由南唐家迁此建村唐家洼,后陈姓由西里村迁入。1942年,两村合并取此名。现159户。
  焉家庄 清初,韩姓由韩家沟迁此定居,嘉庆年间迁居韩家庄。道光年间,焉姓从焉家迁此立村。现58户。
  洼于家 明万历年间,于才旺由司马庄迁此立村,因此处地势低洼,故名。清末,潘、姜姓由潘家、姜格庄迁入。现120户。
  祉家庄 明永乐年间,王姓由云南从军海阳所,后入籍落居此地。于姓由文登县泊子庄迁此定居。时有造纸作坊,故称纸家庄,后演作今名。现57户。
  桃村李家 明天启年间,李琳及其子李应藻由牟平县辛安迁此立村。因当时李家门前植桃树3株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单姓由大单家迁入。现300户。
  桃村王家 明末,王姓由祉家庄迁此建村,因位居桃村李家附近,故名。后王姓迁走。清嘉庆二年,姜树德、姜裕德由吉林村迁此定居,袭旧称。袭旧称。清末,兰、盛姓由兰家、荣成县迁入。后有秦、卢姓迁入。现300户。
  堡上 明万历年间,董姓由董格庄迁古堡墩建村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贾姓由掖县迁入。清末,高姓由高家屯迁入。现120户。
潘家庄 明正德九年,潘祯由潘家析居立村。此地原是潘家的种地庄子,故名。现185户。
潘家 明正统十二年,潘福寿由河南荥阳县迁此立村。民国末年,宋、于姓由南泓、小孤山迁入。现376户。
  单家庄 清道光年间,单德全、单德芳由大单家析居立村。现50户。
  焉家 元末,焉庆由河南鄢陵县迁居沙沟寨(今名海阳所),明初迁翁家埠,弘治十四年,又迁此定居立村。清末有胡姓迁入。现有628户。
  邹家 明永乐年间,邹洪由河南省铺集磨街迁此立村。清道光年间,潘姓由潘家迁入。现319户。
  蔡家 元末,蔡弥由云南迁此立村。明中期,王姓由云南迁入。清初,单姓由大单家迁入。现87户。
  稗子刘家 明崇祯年间,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。因此地洼涝生长稗子,故名。清顺治年间,李姓由桃村李家迁入。后焉姓由焉家迁入。现200户。
  王家口 明正德年间,王、刘姓来山口处定居建村,故名。后二姓迁走。清乾隆十三年,于思清、于思惠由吉林村迁此定居,袭旧称。后单姓由大单家迁入。现420户。
  六村屯 明末,唐、方、苗、杨(云南迁来)、刘(文登县鸭儿湾迁来)、王(文登县迁来)六姓各聚居此地一方,后村庄渐连一起,故取此名。清康熙年间,林姓由西林家迁入,孙姓由念头迁入。嘉庆年间,许、赵、张、傅姓由海阳所迁入。1140户。
  港头 清康熙八年,丁姓由河东来居。康熙十一年,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。初以地名犁犋滩取村名,后更今名。现215户。
  翁家埠 金前,翁姓居海边立村,故名。明初,焉姓由海阳所来居(后迁焉家)。明万历年间,王姓由小云南来居,后于姓迁入。清乾隆二十一年,单姓由大陶家迁入。清末,刘、姜、宋、李、迟、蒋、薛等姓由邻近村庄迁入。现430户。
  常家庄 明中期,常姓由海阳所迁居以姓建村,后迁走。清初,孙姓由小滩、白沙滩迁入,袭旧称。乾隆年间,张、于姓由所后张家庄、姜格迁入。现649户。
  八甲 明万历年间,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此立村,以当时划为邵村社第八甲而得名。清顺治年间,周、宋姓由文登县高村和九顶埠迁入。康熙年间,宫姓由青山迁入。清末,韩、陈姓由韩家庄、所陈家迁此,王姓由小滩迁此。现197户。
  小滩 明嘉靖年间,孙姓由文登县庙东迁此立村,因位居海滩附近,故名。崇祯年间,王姓由云南迁入。清康熙年间,张姓由海阳县下河头迁入,宋、宫姓由大庄、宫家迁入。现450户。
  宫家庄 明弘治年间,宫风由宫家析居以姓立村。现365户。
  宫家 明景泰六年,宫贵从文登县议城迁此以姓立村。清康熙年间,冯姓由冯家迁入。现980户。
  大陶家 明永乐元年,陶姓由安徽省凤阳迁此建村陶家,许姓由安徽临淮县迁入。嘉靖年间,单姓由大单家村迁入,后因建小陶家而更此名。清顺治十八年,侯姓从小侯家迁入。现1125户。
  小陶家 明嘉靖年间,陶姓由陶家迁此建村小陶家;侯姓由文登泽库迁居建村大侯家。天启年间,董姓由辽宁省迁入。清康熙年间,焉、刘、潘姓先后从焉家、董格庄、潘家迁入。1942,两村合并称小陶家。现640户。
  小侯家 明万历十五年,侯姓由大侯家迁此立村。清初,潘姓由潘家迁入。康熙年间,李姓由峒岭迁入。后吕姓迁入。现350户。
  小单家 明永乐五年,单应道由安徽省凤阳大柳树迁此立村,为区别大单家取此名。清康熙年间,潘、孙姓由潘家、小滩迁入。后卢、焉姓迁入。现371户。
韩家庄 清嘉庆年间,韩姓由焉家庄迁此建村。后王、李、宫、宋姓迁入。1945年并入大陶家,1981年析出。现110户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8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孤山镇(36)
  大孤山 明永乐五年,林兆行由福建莆田县百累迁此立村(前苗姓居住,元末迁走)。念先祖林和靖(北宋诗人)隐居福州西湖孤山而取村名孤山,嘉靖年间,李姓从大崮头迁入,更今名。现295户。
  北念头 明崇祯年间,王姓由牟平县王家疃迁居立村,以姓氏王字为虎头吉祥之兆取名念头。1980年更此名。现150户。
  上刘家 清乾隆年间,刘姓兄弟三人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以烧石灰为业,取名石灰刘家。后析为两村,坡上称上石灰刘家,1950年简称上刘家。现150户。
  下刘家 清乾隆年间,刘氏三兄弟由黄格庄迁此定居,以烧石灰为业,称石灰刘家,后因坡上析上石灰刘家而改称下石灰刘家,1950年简称下刘家。现290户。
  胡家 明初,胡姓居此立村,明末迁走。姜姓由石城迁此定居,袭原名。现324户。
  丛家 清乾隆年间,丛文荣由水井迁此立村,后张姓由二甲迁入。现128户。
  士子于家 明洪武年间,于姓由荣成县赤山迁此定居,因村西有一形似狮子的巨石取名狮子于家,清末更名于家,1980年更此名。现470户。
  万户 秦始皇三十七年,姜姓由夹河下游公鸡岛(今烟台市区西)迁通天岭,后移此定居,初名山庄。南宋初年更名鲁宋里,元中统年间又更名万户。现310户。
  南口 明崇祯十四年,王其礼由石疃王家迁此定居,因村旁有核桃树故称核桃树底下。清乾隆年间,姜姓由北河崖、万户迁入。嘉庆年间更今名。清末,刘、李姓由汤上、大崮头迁入。现304户。
  北姜家庄 清顺治年间,姜守登由峒岭迁此立村,初名槐树底下。后槐树枯死,更名姜家庄,1980年更今名。现302户。
  任家夼 明万历年间,任选、任富由湖北大悟县迁此处山夼立村。现210户。
  大史家 明崇祯十三年,史东献由莱阳县龙旺庄迁此立村。因村边小河形似龙,故取名卧龙史家,后更今名。现380户。
  小史家 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西纪村迁大史家村南立村。现160户。
  宫家桃 清康熙三十九年,宫姓因缴不起皇粮迁走他乡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定居,称为宫家逃。后更今名。现265户。
  八门邹家 明末,曾有八户邹姓居此,故名。清雍正年间,唐姓由唐家迁此,随后程、柳、孙姓分别由莱阳县鸭沟、栖霞县大柳家、白沙滩迁来。现272户。
  入夼 清道光年间,姜善伦由南口迁山夼居住立村。现21户。
  李家庄 清嘉庆年间,李铎由大孤山迁此立村。现40户。
  大木 清顺治年间,于姓由狮子于家迁此定居。初以打磨为业,取村名打磨,后更为今名。现234户。
  林家庄 清康熙二十九年,林姓由大孤山迁此以姓立村。现108户。
  吴家沟 明崇祯年间,吴姓由云南迁此山沟处定居,故名。后吴姓迁封赠山。清康熙年间,丁姓由河东、王姓由西纪村、姜姓由万户迁入。乾隆年间,谭姓从文登县七口、任姓从上夼来居。现400户。
  果园 清顺治二年,林姓由东林家迁此,后王姓由曹家庄迁入。因此地盛产小梨故称果园。现190户。
  上册 清康熙九年,丁姓由河东迁其西北3里处定居,称小北庄,同时李姓由大崮头来居。雍正年间,与河东分离另立田赋户册,故更此名。现638户。
  上夼 清顺治年间,周、于姓由文登县高村和相于家迁河东村北山夼立村,故名。康熙十四年,丁姓由河东迁入,后任姓从海阳县西小滩迁入。现325户。
  赵家 明万历年间,赵姓由境内河南迁此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林姓由东林家、西林家,张姓由牟平县东仙姑来居。后程姓由八门邹家迁入。现121户。
  山西头 清顺治五年,夏姓由光明顶来居。乾隆年间,林、吕姓由东林家、莱阳县迁此,因位居林家村之北,故名北林庄。乾隆三十一年,更此名。现110户。
  河东 明嘉靖年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,隆庆年间迁大浩口。万历年间,丁姓由莱阳县团旺迁此立村埠后。清初,翟、潘姓分别由湘沟、潘家迁入,因居小河之东,故更名河东丁家,1945年又更今名。现800户。
  八里甸 明成化年间,于姓由狮子于家迁此立村,因距大孤山八里而得名。明末,王姓由王家宅口迁入。清初,许、李、丁姓由许家埠、莱阳县岘子湾、河东迁入。现600户。
  小孤山 明嘉靖年间,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小孤山前定居,以山取村名。民国三十五年,刘姓由黄疃迁入。现368户。
  石硼杨家 清康熙二十年,于子会由小孤山迁此定居,后丁姓由河东迁入。前曾有杨姓居此,村后有一石硼,故袭用原名石硼杨家。现315户。
  东林家 明永乐年间,林学成由福建莆田县迁此立村,因村西有林家,故名。后有王、白等姓迁入。现260户。
  西林家 明永乐八年,林汝由福州西平里迁此立村,东林家建村后,更此名。清末,魏、宋、夏姓相继由文登县魏家疃、南泓、光明顶迁来。现304户。
  水井 明万历年间,丛姓由文登营迁此建村,因此地井水甘洌清澈,故名。清初,崔、仇姓分别由崔家、仇家洼迁此。现412户。
  店子头 明万历年间,王顶从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建村,因村西开有饭店,取名店东头,后更今名。现340户。
  俞介庄 明万历年间,赵姓由西泓赵家迁此为宁海州进士俞介看守田庄,故名。清初,赵姓迁走,宋姓由北江村迁入,袭原名。清末,焉姓从焉家迁入。现270户。
  河南 明初,吕、赵姓居此,因位于锯河之南,故名,明末迁走。清初,丛姓由水井来居,后张姓从海阳县哲阳、王姓从海阳所迁入。现410户。
山东头 清顺治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围子山之东定居建村,故名。清末,赵姓由西泓赵家迁入。现147户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8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城北镇(19村)

  石头圈 元至元年间,石姓由小云南迁此定居,因村南被半圆形石坝相围,故名。后石姓迁走。明初,于金由荣成县赤山迁此,袭原名。清代,先后有胡、赵、邢、冷等姓由邻村迁入。现500户。
  大王口 明万历年间,刘姓从黄格庄迁山口处立村,取名岱望口,后演作今名。现110户。
  林水 明崇祯年间,段姓由段家迁此立村。因村周围林木茂密,村前有河,故名。后有宋、姜等姓迁入。现318户。
  西北庄 清康熙年间,段姓从林水析居立村,因位于林水村西北,故名。后张姓由泽上迁入。清末,朱、宋、于姓分别由海阳所、古初、石头圈来居。现261户。
  马家庄 清顺治年间,马聪由海阳所迁此立村。民国时期,先后有陈、蒋、王等姓由外县入籍。现325户。
  胡八庄 清康熙二十年,胡廷佩由胡家沟迁此立村,初时八户,取名胡八家。民国初年更此名。现576户。
  胡家沟 明万历年间,胡姓分别由牟平县胡家楼和蓬莱县迁此处山沟定居立村。民国时期,桂、卜等姓分别由莒县、云南省、贵州省入籍。现560户。
  邵家 清顺治年间,邵姓由阜西庄迁此立村。1943年,罗姓由马场来居。现460户。
  六甲庄 清顺治年间,胡姓由海阳县平顶迁此立村,以当时户籍编制取名。清末,侯姓由文登县侯家集二老营迁入。现110户。
  三甲庄 清顺治年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以当时户籍编制取名。现88户。
  十甲庄 清顺治年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以当时户籍编制取名。后胡姓由胡八庄迁入,任姓于民国时期由莱西县迁入。现180户。
  邢家庄 明嘉靖年间,邢姓居此建村邢家(后迁走)。明末,于姓由牟平县上庄、胡姓由牟平县胡家楼迁此,袭原名。清乾隆年间,马姓由马家庄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56户。
  任沟 明万历年间,任姓由湖北大悟县迁山沟处定居立村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徐、王、马姓分别由朱家庄、北王家庄、马家庄迁入。现185户。
  宋家庄 清顺治年间,宋姓由北江村迁此建村。现133户。
  东家 明崇祯元年,东姓由云南迁此立村。清顺治年间,张、胡姓由海阳县迁入。乾隆年间,孙、马、刘姓先后由孙家埠、马家庄、海阳县埠落迁入。现660户。
  黄村 金前,黄姓居此建黄家台村,元末被毁。明永乐十二年,张姓从云南迁居立村,仍取黄字为名。明末,初姓由兖州徙居仇家洼,又迁居该村。现580户。
  二甲 明万历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,以当时户籍编制取名。清初,张、林、王、宋姓先后由黄村、鲁家夼、海阳所、江村迁入。后崔、丁姓分别由崔家、河东迁此建崔家庄和丁家庄,1942年并入二甲。现421户。
  晁家庄 明初,晁姓从云南迁此建村,明末被剿。清初,张、崔姓分别由蓬莱县、崔家迁此定居,袭旧名。现92户。
朱家庄 明万历二十四年,朱姓由小云南迁此立村。崇祯年间,徐姓从云南迁入。清初,梁姓从荣成县孟格庄迁入。现228户。

徐家镇(23村)

  徐家 明洪武年间,徐姓由荣成县白马迁此以姓立村。正统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入。现800户。
  桑行 明天启五年,姜姓由峒岭迁此建村,因此地多桑树,故名。之后,林姓从林家庄迁入。现58户。
  圣石前 清乾隆元年,马姓由莱州马家围迁此建村,因村后有一巨石人称圣石,故名。现68户。
  车门口 清乾隆年间,徐姓由莱阳县东朱皋迁此建村,因位于车家寨山口,故名。后有兰姓从兰家迁入。现85户。
  光明顶 明崇祯年间,夏文秀由夏村迁此立村。据传村东有一土堆形似鼎,太阳初出,光照于顶,故取名光明鼎,后演作今名。现40户。
  辛家口 明弘治八年,辛本德由海阳县大辛庄迁此建村辛家,后更今名。清嘉庆年间,吕、于姓先后由文登县吕家集、士子于家迁入,孙姓由孙家埠迁入,刘姓由海阳县刘连庄迁入,王姓由牟平县王格庄迁入。现460户。
  黄疃 金代,黄姓居此(明嘉靖年间迁走)。明洪武年间,刘姓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定居,袭原村名黄疃。清初,姜姓由峒岭迁入。现550户。
  峒岭(2村) 秦始皇二十六年,姜姓由夹河下游公鸡岛(今烟台市区西)迁通天岭(今寨山)隐居,始皇三十七年,择此地定居,念先祖通天岭隐居历史取名峒岭。明隆庆元年夏,洪水将村庄分为东西两村。现东峒岭634户,西峒岭712户。
  大浩口 明隆庆年间,刘姓从河东迁此立村,因村后有石硼取名石硼前,后因村旁蒿草繁茂,更名大蒿科,1910年更今名。现535户。
  小浩口 明万历年间,张姓由云南迁大蒿科村西南定居立村,取名小蒿科,1910年更今名。清末,于、刘、王姓先后从午极、黄疃、文登县口子迁入。现90户。
  杨家屯 明万历年间,杨姓由云南迁此建村。后李、吕、姜姓先后由大崮头、文登县葛家、桑行迁此。现465户。
  邢家屯 清顺治年间,邢姓由文登县岛集迁此建村。后李、丁、于姓分别由念头、河东、王家口迁入。现240户。
  许家屯 明洪武八年,许姓由湖北省黄冈迁此建村。民国十四年,姜姓由东珠塂迁入。现175户。
  吴家屯 明万历年间,吴姓从云南迁此建村。后吴姓迁走,姜姓于清顺治年间和康熙年间分别由峒岭、南斜山迁入。现200户。
  马场 明万历年间,裴姓由云南迁此建村。清初,罗姓由胶南县迁此,因此地为宁海州官府的牧马场,故名。后有冷、马、焉、于姓分别由冷家庄、圣石前、焉家、洋村迁入。现340户。
  四甲 明万历年间,姜姓由西珠塂迁此立村,以当时户籍编制取名。现107户。
  东王家庄 明嘉靖二年,王姓由云南迁此立村王家庄(后迁走)。万历三年,姜姓由西珠塂迁入。后有于、孙姓迁入,袭旧名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91户。
  东刘家庄 明万历年间,刘姓迁此建村刘家庄。天启年间迁走,许姓由许家屯迁此立村,沿用原名。清顺治年间,于姓由洋村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76户。
  洋村 明嘉靖年间,于姓由荣成县斥山迁此建村,因濒临海洋,故名。现750户。
  老庄 清康熙年间,于姓由洋村迁此立村,当时因村后林内乌鸦很多,故名老鸦庄。后王、刘、李姓由李家疃、大浩口、莱阳县小埝迁入。1983年更今名。现324户。
  东南塂 明万历年间,于成海由洋村迁此立村,因位于洋村东南塂之上,故名。清初,张姓由东南寨迁村北建村,后并入东南塂,姚姓由文登县姚山头迁来,后又有马、卢姓迁入。现384户。
东南寨 明崇祯年间,张姓由烟台初家迁此建村,后于、王姓从洋村、万家迁入。因明代曾在此屯兵设寨且位于徐家南,故名南寨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304户。

南黄镇(33村)

  南黄 明洪武七年,辛姓由湖北襄阳县迁海阳县大辛家,又迁此建村十里大辛家。宣德五年,李姓由大崮头李家迁入。万历八年,林姓由栖霞县京子埠迁入,因位于黄垒河南,更名南黄。清康熙三十九年,鲁、乔姓分别由海疃、文登县狗皮桥迁入。乾隆十五年,宋姓由南泓迁入。现850户。
  河崖 明嘉靖七年,姜姓由峒岭迁黄垒河南崖定居立村,故名。现150户。
  冷家庄 明正德十六年,冷学孟、冷学宦由平度县迁此立村冷家。明天启年间,钱姓由荣成县迁入。清康熙年间,冯姓由万家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330户。
  湾头 明洪武年间,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黄垒河拐弯处定居立村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矫姓由牟平县垂柳迁入。清嘉庆年间,贾、孙姓由贾家庄、汤上迁入。现645户。
  凤西庄 清乾隆年间,姜、蔡、陈姓由河崖迁此立村,因位于凤凰口西,故名。现118户。
  母鸡屯 清康熙年间,张姓由巫山来居,王姓由山前庄迁入。因附近山林多野鸡,故称野母鸡屯,后更今名。乾隆年间,姜、陈、刘、高姓由邻村河崖、小陈家、归仁、湾头迁入,李姓由文登县泽头迁入。现215户。
  汤南山 清乾隆四十五年,孙姓从汤后疃迁汤上南山定居,故名。咸丰年间,王姓由荣成县赤山迁入。后又有张姓迁入。现210户。
  南台子 清光绪年间,孙姓由汤东疃迁南台子定居,故名。现62户。
  庄子园 清乾隆五年,孙姓由汤东疃迁居,因此处为归仁的种地庄子,故名。现60户。
  仙人脚 清乾隆四年,高姓从湾头迁此立村。相传因村北河中巨石有一仙人留下的脚印,故名。现60户。
  宫家疃 明崇祯十六年,宫姓由文登县柳林庄迁此立村宫家庄。清末,王姓由南黄北塂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35户。
  归仁 金代前有村庄龟阴(因村南有岩石形似龟,故名),金末战乱被剿。明末,孙、刘姓由汤上和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,以原村名谐音取名。清代,先后有张、高、于姓从南黄、湾头、王家口迁入。现900户。
  南黄北塂 元末,丁姓居此,明初迁北高格庄。清顺治元年,王姓从店子头迁南黄村北山塂处立村,故名。现335户。
  南黄庄 清乾隆年间,李光先、李先培由南黄迁此定居。因此地是南黄村种地庄子,故名。现230户。
  北斜山 明洪武末年,高姓由西浪暖迁斜山之北立村,故名。万历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迁入。清末,陈姓由母鸡屯迁入。现510户。
  南斜山 明嘉靖年间,黄姓由黄疃来此立村(后迁走),因位居斜山之南,故名。清初,王、刘、姜姓先后由南黄北塂、黄格庄、峒岭迁入。现152户。
  高家屯 明万历年间,康姓居此建村康家屯,后迁走。清康熙年间,高姓从湾头迁此以姓立村,后汪、曲姓由牟平县迁入,李、肖姓由大崮头、肖家迁入。现340户。
  崮山寺 清康熙三十一年,李柏从文登县吴家庄迁此立村,以附近古庙崮山寺为村名。乾隆年间,孙、姜姓先后由东珠塂、西珠塂迁入。现105户。
  靠山 明万历年间,孙姓由汤上迁此靠山而居,故名。清咸丰年间,于姓由辛庄、院前迁入。后有姜、王、谭姓迁入。现210户。
  东姜家庄 明万历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建姜家庄村。清顺治年间,孙姓由东珠塂迁入。康熙年间,王姓由牟平迁入。清末,于姓由王家口、陈姓由牟平县陈家疃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04户。
  李家疃 明万历年间,李姓由李家迁此建村(后迁走)。崇祯年间,于姓由乳山寨迁此。清末,孙姓由东珠塂、张姓由文登县张家埠迁入。现135户。
  上庄 元至正年间,姜姓由万户迁珠塂村边小河上游立村,故名。明成化年间,高姓由湾头迁入。清时,有吴、刘、孙、万姓先后迁入。现420户。
  西珠塂元大德年间,姜子茂由万户迁此立村,因村西北两小河中间有一圆形土塂,人称“二龙戏珠”,以此取名珠塂。明万历年间更今名。民国末年,姚姓从唐家洼迁入。现260户。
  东珠塂明万历二十七年,孙姓由汤后疃迁珠塂村东立村,故名。现390户。
  朱家屯 金元时期,朱姓在此以姓建村,元末战乱迁走。明永乐年间,王、周姓先后从黄县迁此定居,后迁走。清康熙年间,孙、李、于、邵四姓先后由刁家、青山、小浩口、邵家迁入,沿用旧名。现204户。
  西洋水 明永乐年间,于姓由平度县古岘迁小河东岸立村,取名小河东。隆庆元年,因洪水淹村,更此名。明末,李、王姓由泽头、朱家屯迁入。清初,鞠姓由海阳所迁入。现173户。
  东洋水 明嘉靖年间,王姓由朱家屯迁此,取名王家屋后。隆庆元年更此名。万历年间,孙姓由孙家埠迁此。清顺治年间,迟姓由莱阳县迟家庄迁入。乾隆年间,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入。后刁姓由刁家迁入。现280户。
  院后 明泰昌元年,肖姓由河南省昌阳县章村迁此立村,因位于古寺院后,故名。清初,臧姓由海阳县臧家迁入。现185户。
  孙家埠 明洪武年间,孙姓由云南迁黄垒河下游西岸立村。清康熙年间,陈姓由卧龙迁入。乾隆年间,邹姓由文登县店子迁入。现445户。
  陈家屯 明成化五年,陈姓兄弟四人由牟平县纸坊迁此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林姓由西浪暖迁入。现119户。
  柯家庄 清雍正八年,柯姓从荣成县柯家屯迁此以姓立村。清末,孙姓由文登县南桥迁入。现30户。
  岭上 元末,姜、曹姓由西浪暖迁高岭之上立村,故名。明永乐十八年,孙姓由孙家埠迁入。明末,高姓由西浪暖迁入,蔡姓由榆树底迁入。清初,林姓由西浪暖、王姓由杨家屯迁入。现602户。
西浪暖 元初,姜、曹姓居此,元末迁走,郭姓由荣成县上郭家迁此立村。因位于黄垒河入海口西,河水海水交汇,水浪一片,取名西浪浪。后更此名。明洪武年间,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。明末,蔡姓由东浪暖迁入。清初,邹、王、林等姓由文登县店子、杨家屯、南黄迁入。现1200户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冯家镇(53)
  冯家 明洪武年间,冯姓由观上冯家迁此以姓立村。明末,宫姓由徐家村迁入。清末,杜、李二姓由牟平县杜家、临沂县迁入。现800户。
  北高格庄 南宋祥兴元年,高仁合、高仁成由云南迁此建村高格庄。元至元三十年,丛、赵姓由文登县于疃、牟平县西北坝迁入。明洪武八年,丁、孙姓由南黄北塂、牟平县夏玉迁入。清时,先后有周、曲、邢、冯、胡、滕、谭等姓迁入。雍正年间,因村南建南高格庄而更今名。现253户。
  南高格庄 清雍正年间,高姓由北高格庄析居立村南高格庄。乾隆年间,曲、袁姓分别由牟平县潘格庄、青岛城阳迁入。嘉庆年间,王姓由福山县古岘王家迁入。现210户。
  徐家村 元代前,徐姓居此以姓立村,元末战乱被毁。明洪武二年,宫姓由文登县柳林庄迁此定居,袭原名。隆庆二年,王姓由文登县小寨迁入。清康熙二十八年,辛姓由南黄迁入。现720户。
  合子 明万历年间,于姓兄弟二人迁此定居,故称合子。清乾隆年间,先后有张、郑、姜、韩姓迁入。现365户。
  合子庄 清光绪十六年,张、韩姓由合子迁此定居。后王姓由沙家来居。1953年更此名,现112户。
  鲁家 明万历年间,鲁姓由云南迁此建村。清乾隆年间,孙姓由砦里迁入。道光年间,姜姓由花家疃迁入。现210户。
  吴格庄 金时,吴姓居此以姓立村,金末遭剿。明宣德二年,宫姓由徐家村迁此定居,袭原名。现161户。
  上口 清康熙年间,孙姓由文登县坦埠迁此建村,因位居附近诸村上水头的山口处,故名。现348户。
  盘石 明成化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建村,因村东有一巨石,故名。万历年间,李、王姓由牟平县解甲庄、荣成县赤山迁入。清乾隆年间,夏姓由夏村迁村东南看庵,取名夏家庵,1945年并入盘石村。现454户。
  张家寨 明万历年间,张姓由莱阳县张家灌迁此立村,因此地曾屯兵设寨,故取名寨里村。1942年更名北寨,1980年又更今名。现361户。
  中寨 清乾隆年间,姜姓从花家疃迁此立村,因古有兵寨,故取名姜家寨。道光年间,王姓由牟平县迁入。1942年更名中寨。现313户。
  林家寨 明弘治年间,林姓由文登县林村迁此立村,因村北有河,取名河南庄。1942年更名南寨,1980年又更今名。现118户。
  消水河 明万历年间,勇姓由南勇家迁此定居。因村东河床较高,汛期河水消的很快,故名。清顺治年间,宋、谭姓由史家疃、牟平县谭家泊迁入。现167户。
  马山沟 清乾隆年间,孔、姜二姓由孔家、北河崖迁此定居,因位于马山沟夼,故名。后有于、孙姓先后从文登县窑南泊和孙家迁入。现80户。
  唐家店子 明万历二十三年,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此立村,因当时村头开设小旅店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刘、冯姓由午极、冯家迁入。现275户。
  花家疃 明万历二十四年,刁姓由文登县长山刁家迁此定居,此前曾有花姓居此建村,故袭原名。清初,姜姓由南刘伶庄迁入。现405户。
  北吉子园 明洪武年间,孙姓由文登县坦埠迁此立村,因此地有古庙棘子院而得名,后演变为吉子园。清初,王姓由牟平县官庄迁入。1956年更今名。现62户。
  南吉子园 明洪武年间,孙姓由文登县坦埠迁棘子院南定居立村,取名南棘子院,后演作今名。清初,姜、高姓由峒岭、西吉子园迁入。现119户。
  西吉子园 清初,高姓由下初西庄迁棘子院西定居立村,取名西棘子院,后演作今名。现140户。
  东吉子园 明万历年间,曹、孙姓由河南村、文登县坦埠迁棘子院东立村,取名东棘子院,后演作今名。清乾隆二十六年,滕姓由地口迁入。现162户。
  砦里 明万历年间,孙姓由文登县坦埠迁此定居,因此处周围多山,古时曾设兵寨,故名。清初,刘、彭姓由文登县鸭湾崖、荣成县楼下迁入。道光年间,董、李、张姓由日照县迁砦里村南定居,以三姓团结义气,取名三义村,1952年并入砦里。现400户。
  马山前 明洪武十五年,姜姓由峒岭迁马山之前定居立村,故名。现125户。
  庄子夼 清康熙年间,战姓由文登县二王家迁圣水宫前山夼为道观看庄子,故名。清末,潘、王姓由泥沟村迁入。现71户。
  孔家 明嘉靖年间,孔姓由牟平县五里头迁此以姓立村。现247户。
  王家庵 清康熙三十年,王姓由文登县程格庄迁此看庵并定居立村。后冯姓由观上冯家迁入。现68户。
  观上冯家 元末,冯姓由云南迁玉虚观附近而居,故名。现172户。
  赵家庵 清咸丰年间,赵姓由湾头迁此看庵,后定居立村。现48户。
  万家 明弘治九年,万姓由河北省迁此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冯、孙姓由观上冯家、黄县迁入。清末,孔、王姓由孔家、葛口迁入。后有李姓从沽水头迁入。现440户。
  高家台 明崇祯年间,高姓由湾头迁此定居,初名高村,后因村旁有土台,更名高家台。清道光年间,于姓由文登县于家口迁村西建村小于家,建国后并入该村。现172户。
  卧龙 清乾隆年间,陈姓由所陈家迁大、小蛇夼前定居立村,以吉祥之意取名卧龙。后有孙、王、刘姓由文登县庙东和二王家、南斜山迁入。现327户。
  东官庄 北宋熙宁年间,官姓居此建村官庄。金大定年间,史姓从莱阳县史家圈迁史家疃,元末迁此定居,袭原名。清乾隆年间,孙、姜姓由崖子、峒岭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505户。
  瑞木山 元至正二十年,姜姓从峒岭迁此立村,取名水漫山。明洪武三年曹姓由云南省昭通迁此,将南方水杉带来此地栽植,更村名水木山。清道光二十二年更今名。清末,孔、史二姓由孔家、东官庄迁入。现516户。
  马家泊子 明弘治年间,马姓从海阳所迁此平泊地定居立村,故名。万历年间,曹姓由瑞木山迁入。清康熙年间,张、刘姓由张家寨和黄格庄迁入。清末,方、姜姓由小云南、文登县姜家庄迁入。现507户。
  东马家庄 清顺治年间,马氏兄弟良习、良助从马家泊子迁此立村马家庄。雍正年间,曲姓由文登县北黄迁入。乾隆年间,高姓由高家台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410户。
  沽水头 明中期,曾有张姓居此,因村西有古泉而取名沽水头。清初,于、牟、邢姓分别由莱阳县河前庄、栖霞县铁口、文登县岛集迁此。清末,李、冯姓迁入。现187户。
  北刘伶庄 清康熙八年,宋姓由史家疃迁此,谭姓由文登县谭家口迁此。此地原为地主刘伶的田庄,故名。后因村南又建一南刘伶庄而更今名。现224户。
  南刘伶庄 清康熙十一年,姜姓兄弟四人从东峒岭迁刘伶庄村南定居,故名。现104户。
  北河崖 明万历年间,姜姓从峒岭迁老清河西岸定居,取名河崖,后因与黄垒河南岸的河崖村重名而更今名。现130户。
  北汉村 清乾隆年间,姜姓从山北头迁汉村北立村,故名。民国年间,林姓由文登县泽头迁入。现250户。
  南汉村 明嘉靖年间,曹盛琳从河南村迁此立村曹家疃。隆庆年间,姜应举从峒岭迁入,后因姜姓人盛,取姜房字(汉臣)为村名,因位于冯家村南,取名南汉臣,后演作今名。现432户。
  北泥沟 清康熙末年,李姓由小北庄(今名上册)、王姓由文登县孔格庄、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。因位于黄泥沟旁,故名泥沟。清道光三十年,更今名。现228户。
  南泥沟 清康熙年间,刘姓从云南迁此,后有曹姓从瑞木山迁入,取名南曹家。清道光三十年,更今名。现180户。
  东泥沟 清乾隆年间,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此立村于家疃。后邢、王、李姓迁入。道光三十年更今名。现120户。
  王疃 明嘉靖年间,王姓因避水灾由石疃王家(今汤后疃村北)迁此立村。初名小疃,民国二十七年更今名。现180户。
  吕格庄 明万历年间,耿姓由西耿家迁此立村。此处原是北汉村吕姓大户的种地庄子,故名。清初,姜、曲、孙姓分别由峒岭、牟平县小埝、孙家埠迁入。现450户。
  葛口 明崇祯年间,马姓从海阳所迁此立村。因位于山口,且葛子丛生,故名。清初,姜、王姓由峒岭、文登县文登营迁入。现139户。
  山北头 元代,姜姓由万户迁山阴坡立村,故名。清嘉庆年间,李、孙姓由北泥沟、万家迁入,姜姓由峒岭迁入。现363户。
  石城 嘉靖三十七年,姜姓由峒岭迁石坝前定居立村,故名。现362户。
  汤上 唐时,孙姓土著老民散居温泉汤一带,称汤上。元时,居温泉汤之西孙姓称小汤。明嘉靖年间,刘姓从黄格庄迁入。1952年复原名。现215户。
  汤后疃 唐时,孙姓土著老民居此,称汤上。元时,居温泉汤之后孙姓村落称汤泉。1952年更今名。现150户。
  汤东疃 唐时,孙姓土著老民居此,称汤上。元时,居温泉汤之东孙姓称大汤。1952年更今名。现210户。
  汤南场 清末,孙姓由大汤析居立村,1942年定此名。现85户。
下初镇(37)
  下初 元至正年间,高金由海阳县徽村迁横山下定居立村。因建村较早,故名。明中期,宋姓由史家疃迁入,冯、王姓由冯家、日照县迁入。清初,谭姓由文登县谭家口迁入。现852户。
  巫山 南北朝时期,刘姓居此建村,以村北巫山为村名,金时迁走。明永乐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来居。清康熙三十三年,张姓由泽上迁入。康熙三十九年,郑姓由东横道口迁入。现620户。
  西庄 明永乐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迁此立村宋家庄,后宋姓渐泯。高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入,更名巫山河东。清初,张姓从泽上和莱阳县张家灌、孙姓从牟平县、曹姓从河南村迁入。清末,宫姓从文登县议城迁入。1942年更今名。现505户。
  北东庄 清康熙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迁西庄村东立村东庄,后迁走。乾隆二十年,于姓由桑行埠迁入。道光年间,因村南建南东庄而更今名。现186户。
  南东庄 清乾隆年间,初姓由合子庄迁东庄村南定居。道光年间,孙姓和于姓由合子、牟平县玉林店迁入,取名南东庄。现102户。
  单家疃 清乾隆年间,单方恩由大单家迁居北东庄。清末,刘姓从文登县鸭儿湾迁入,后有齐、张姓迁入。1960年由北东庄析出立村。现30户。
  皂地 清康熙五十四年,周孟由文登县周家埠迁此立村。因当时此处土地荒芜,不纳皇粮,故名。现132户。
  车家夼 清康熙年间,迟姓由文登县迟家庄迁此定居,此地曾有车姓建村车家夼,故袭原名。乾隆年间,宋姓由牟平县南台迁入。清末,杨、于、曲、辛等姓先后从牟平县羊岚、八里甸、北高格庄、南黄迁入。现160户。
  河南村 明洪武年间,曹九从瑞木山迁黄垒河南岸定居立村河南庄,后更今名。民国时期,先后有刘、高、胡、盛、王姓迁入。现600户。
  葛格庄 明嘉靖三十九年,葛姓建村葛格庄。后葛姓渐泯。万历年间,林、高、侯姓分别由文登县林村、海阳县徽村、牟平县城东迁入。清初,阮姓由果园来居,后有孙姓从烟台马家都迁入。现420户。
  西马台石 清康熙年间,王松由哨里迁马台石村西定居立村,故名。乾隆年间,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、姜姓由大虎岚、于姓由石头圈、张姓由泽上来居。后有谭、贾、陈、李、冯姓迁入。现420户。
  东马台石 明万历四十六年,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迁此建村。相传有仙人踏村南山上巨石上马,故名马台石。明末,谭姓由文登县谭家口、李姓由文登县昆嵛山后念头迁入。清康熙年间,更今名。现205户。
  北芦头 元大德年间,王四龙由山西省鸡头村迁此立村,因此地芦苇丛生,故名芦头。清嘉庆二十四年,刘姓由黄格庄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30户。
  簸箕掌 清康熙三十九年,徐友由文登县白马迁此立村,因此处地形似簸箕状而得名。乾隆三十年,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入。后张、曹、孙、孟姓迁入。现213户。
  山前庄 清顺治十八年,宋岱由史家疃迁神山之前定居立村,故名。乾隆年间,孙、张姓由汤上、东家迁入。现210户。
  垒冢前 明永乐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迁此立村。村后有古墓地,故名。明末,林、曲二姓由牟平县西关、牟平县山北头迁入。清道光十年,段姓由段家迁其村北建金山后,1942年并入垒冢前。现212户。
  辛家疃 明万历年间,宋同登由史家疃迁此立村,初名新家疃,后演作现名。后有卢、刘、赵姓迁入。现365户。
  初家沟 明洪武六年,初姓由云南迁此立村。清嘉庆二十五年,段姓由段家迁入。现115户。
  上初 明建文年间,高姓由下初迁此立村。因位于下初之北围子山前,故名。清时有宋、冷、程、刘、王、姜、袁、李、任、潘姓迁入。现278户。
  史家疃 金时,史、郭姓居此,分称史家疃、郭家埠。后史、郭二姓迁走。元天顺元年,搬阳路总管宋信由江西吉水县迁文登昌阳古城之西定居,元末,其孙宋文仲迁史家疃。民国初年,张、王姓由日照县迁入。现631户。
  英格庄 明嘉靖十八年,白姓居此(后迁东北)。万历四十九年,韩姓由黄格庄来居,后徐姓由台依迁入,取名双山前。清光绪年间更今名,取英才辈出之意。清末,刘、李姓由黄格庄、胡家口迁入。另,清康熙十八年,王德钦由樗树崖迁其村东北建王家庄,民国二十九年,与英格庄合为一村。现301户。
  日照庄 清康熙二十三年,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徐家迁居围子山东坡立村,此地日出无山岭遮挡,最先被日光所照,故名。后有宋姓由下初迁入。现340户。
  张家沟 清乾隆元年,张姓由门楼疃(今下初村东)迁此立村。现80户。
  辛庄 清康熙四十年,王有从牟平县王家疃来居。乾隆十九年,王坤由下万口迁入。时为新建村庄,故名新庄,后演作辛庄。后又有宋姓迁入。现235户。
  西泊 明正统十年,宋姓由莱阳县来此处河西岸平泊地定居,故名。万历年间,王、田姓由北念头、桑行埠迁入。后史家疃宋姓迁此建村宋家疃,民国十五年,并入西泊。现205户。
  黄格庄 金代,黄姓在此建村黄格庄,元末迁走。元至治元年,刘景自山西省云冈迁此立村,袭原名。清时,孙、胡姓由崖子、石甲庄迁入。现690户。
  胡家口 明洪武年间,胡姓由牟平县城来山口处定居立村,故名。正统年间,胡姓迁走,刘、王、韩姓由黄格庄,宋、徐姓由史家疃、徐家村来居。现420户。
  山南头 明万历五年,刘德仁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,因村北有山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姜、赵姓由吕格庄、赵家庄迁入。现164户。
  段家 明嘉靖年间,段道贵由安徽凤阳府迁此以姓立村。现680户。
  塂南头 清雍正年间,段姓由段家迁山塂之南立村,故名。现115户。
  里庄 明末,段姓由段家迁居段家村南,称段家南庄,1941年更今名。现106户。
  外庄 清康熙年间,段玉章兄弟三人由段家析居段家村东,取名段家东庄。同治年间,宋姓从莱阳县来居。1942年更今名。现110户。
  下洼 明洪武年间,阎姓由乳山寨迁此立村(后阎姓断嗣),因地势低洼,故名。明崇祯年间,刘姓从黄格庄迁此。清顺治年间,段姓由段家来居。现200户。
  三甲 明万历年间,刘侠、张学、段少兰分别从翁家埠、所后张家庄、段家来居,初时只有3户人家,称为三家子,后演作三甲。现255户。
  古初 明成化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迁此立村。因当时附近无村庄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王、田姓由北念头、桑行埠迁入。后董、段姓先后从日照县、段家迁入。现325户。
  下草埠 明万历三十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,初时搭草铺而居,故称草铺。后更名下草铺,并演作今名。清雍正年间,谭姓由文登县谭家口迁入。现548户。
  上草埠 明崇祯十六年,李志轩、李志昂由大崮头迁草铺村之上定居,故名上草铺,后演作今名。清乾隆年间,宋、东姓由史家疃、东家迁入,后王姓由夏村迁入。现170户。
午极镇(35)
  午极 历史上曾有土著老民刘姓在此居住,建村年代无考。明洪武年间,卢、祝姓由云南迁此立村,以村后五条山岭似五龙盘踞,取名五极,后演作今名。明正德年间,张姓由泽上迁此。明末,于、杨姓由文登县大水泊、牟平县五台迁入。980户。
  石字岘 明万历八年,王姓由西纪村迁此立村王庄。崇祯年间,姜、李姓由峒岭、大崮头迁此,改取附近山名为村名。清初,刘、孔姓迁入。现610户。
  由家庄 清顺治年间,由姓从育黎迁此立村(此前有宋、杜姓居住,后迁走)。后有时、王、周姓由牟平县、西纪村、鲁家夼先后迁入。现215户。
  正甲夼 元末,郝姓由栖霞县郝家迁此定居。明永乐六年,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入。清康熙年间,王、谭姓由西纪村、文登县谭家口迁入。村名含义无考。538户。
  大虎岚 金代前,土著老民王姓居此,金末元初,战乱被剿。元大德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。因村后山岗有虎洞,故名。明嘉靖年间,韩姓由栖霞县迁入。清中期,蔡、车、王、孙等姓迁入。现461户。
  小虎岚 明嘉靖九年,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大虎岚村南定居立村。现200户。
  唐家沟 清顺治七年,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此立村,因位于山沟,故名。乾隆年间,刘、王、宋姓先后由转山头、牟平县旺格庄、史家疃迁入。现160户。
  杨家庄 明嘉靖三十四年,杨德清由牟平县杨家疃迁此立村。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海阳县盘石店迁入。现402户。
  小寨 明正德十六年,邵姓由文登县二马迁此立村邵家寨。明隆庆五年,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。天启二年,段姓由里庄迁入。清咸丰年间,更名小寨。现460户。
  孙家疃 元代前,孙姓土著老民在此定居建村,元泰定年间迁育黎孙家沟。明正德年间,张姓由泽上迁午极村东定居,取名小午极。清顺治年间,孙东明由荣成县湖台迁入。道光年间,杨、倪姓由杨家庄、塔庄迁入。1940年复称孙家疃。现181户。
  于家疃 元天历年间,戚姓由宅子夼迁此立村小戚家。明崇祯年间,于姓从文登县大水泊迁此。后戚姓渐泯,1943年更今名。现180户。
  卢家 明洪武年间,卢珍从云南迁此定居立村。清末,张姓由泽上南庄迁入。现220户。
  鲁家夼 元代前,鲁姓居此地山夼,故名。明洪武四年,林姓由文登县林村迁此,袭旧称。景泰七年,孔姓由文登县孔家迁入。万历二十五年,王姓由樗树崖迁入。现600户。
  房家 明永乐年间,房姓由即墨县北阡迁此立村。清末,王姓由牟平县松椒迁入。现153户。
  东柳家 明万历八年,柳姓由栖霞县大庄头迁此立村柳家。后于、杨等姓迁入。清初,因建西柳家而更今名。现248户。
  西柳家 明崇祯年间,柳姓由栖霞县大庄头迁居东柳家之西立村西柳家。清顺治年间,张姓由泽上迁入。后常、王、于姓先后从牟平县、曹家、官庄迁入。现90户。
  于庄 明崇祯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于家庄。民国末年,王姓由郯城县迁入,1980年更今名。现84户。
  湘沟 明末,湘姓居此立村。清康熙年间,王、柳姓由哨里、栖霞县大庄头来居,沿用前名。清末,先后有孙、宋、周姓从孙家、古初、上夼来居。现130户。
  辉湛 明万历年间,于、李姓先后由司马庄、大崮头迁居立村。因村前池塘水被日光照射发出灿烂光辉,故名。后张、王姓由泽上、哨里迁入。现365户。
  北庄 明崇祯年间,徐毕光由育黎迁泽上,清顺治十五年,又移居泽上村北。此人是哑人,故称哑吧庄。后张姓由泽上来居,更名雅埠庄。康熙十年,王姓由西纪村迁此村西北建村卧龙。1943年两村合并称北庄。现401户。
  中庄 明永乐十六年,于、刘姓由云南迁此立村,因位于山夼之中,故名中庄。清康熙二十九年,张、李、王姓分别由泽上、大崮头、牟平县松椒迁入。现540户。
  泽上 明洪武年间,张霖由江苏赣榆县哲望村随军落籍宁海城。正德年间,其第四代孙张珂迁此立村。因此地低洼多水,故名。现602户。
  西塂明万历五年,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迁居泽上西定居,故名。现94户。
  韩家沟 明洪武年间,韩姓由云南省大理府韩家河迁栖霞县,嘉靖年间,又迁此立村,因位于山沟,故名。现60户。
  马家夼 明嘉靖年间,马姓居此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张姓由泽上迁入,袭原名。现145户。
  南庄 明崇祯十六年,张鹏翔由泽上迁其村南立村,取名南庄。现445户。
  樗树崖 元至元年间,王尔心由山西省鸡头村迁莱阳县岘子湾,其五世孙王彪于明景泰年间迁此立村,因此地多樗树,故名。现450户。
  张家屯 明崇祯年间,宋姓由白石迁此立村南屯。清初,张姓由泽上迁入。后张姓人众,更今名。现230户。
  曲家屯 明洪武年间,曲姓由云南迁此立村。清咸丰年间,李姓由唐家迁入。现117户。
  于家屯 清顺治年间,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牟平县青虎山,次迁此立村。清末,罗、刘姓迁入。现110户。
  宋庄 清顺治三十五年,宋继孔由曲水迁此立村宋家庄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303户。
  车道 清顺治五年,赵姓由高格庄迁此立村。因位于交通要道,故名。后崔姓由崔家迁入。现164户。
  土心头 明万历十九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,因位于土岭之后,故名。清嘉庆年间,葛、马姓由栖霞县葛家、南唐家迁入。现401户。
  下万口 明天启三年,吕姓建村吕家疃。明末,吕氏无嗣,招王姓(哨里)、李姓(大崮头)为婿,更村名万口,以取人丁兴旺之意。后于、徐二姓由司马庄和文登爬山后迁入。1941年更今名。现435户。
上万口 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万口析居村东立村东万口。清末,魏、郭、宋、卢姓由二甲、郭家、曲水、卢家迁入。1941年更今名。现303户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1-10 14:49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乳山各村来历
育黎镇(42)
   育黎 境内古老村庄之一,建村年代无考。唐时,孙姓居此,金、元时期,黄、乔、徐、由、孙等姓先后居此(明代相继迁走)。明永乐年间,宋姓由史家疃迁入,嘉靖年间,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。清初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,林姓由栖霞县京子埠、张姓由泽上迁入。此地位于交通要道,至明末即成为重要集镇,外地经商者落居颇多。现810户,80余姓。
  孙家沟 元泰定年间,孙姓由孙家疃来居建村,后孙姓迁走。清康熙五十一年,郑姓从由古迁此定居,袭旧名。道光年间,彭、徐姓由彭家夼(今名蓬家夼)、石村迁入。现143户。
  老由古 明洪武三年,郑文昌由河南荥阳县迁此定居,逐渐建立了后桥、南管昌、由古、东风四个自然村,后合成一村,统称由古,(取建村早之意)1959年,因修龙角山水库外迁,析为五村。此村离原村址近,1963年,定名老由古。现117户。
  北由古 1959年,因修水库从由古析迁老由古之北立村。现170户。
  南由古 1959年,因修水库从由古析迁原村址之南立村。现142户。
  东由古 1959年,因修水库从由古析迁原村址之东立村。现220户。
  三泉庄 1959年,因修水库从由古析迁原村址东北立村,因此处有三股泉水,故名。现198户。
  龙角山 清康熙年间,郑姓从由古析迁龙角山下立村,故名。后许姓由许家迁入。现221户。
  于家 明永乐年间,于司合由司马庄迁此以姓立村(后迁走)。万历年间,隋姓由海阳县行村迁此定居,袭旧称。清末,陈、张、林姓先后由牟平县官宅、泽上、牟平县林家迁入。1960,郑姓从由古迁入。现228户。
  藏金夼 明天启元年,郑文高由西横道口迁此立村,因当时此地出沙金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于姓迁入。现420户。
  帽张家 明崇祯年间,张姓由泽上迁此立村。因张姓会做帽子,故名,后迁走。清康熙二十三年,郑姓从由古迁此定居立村,袭旧称。现270户。
  西横道口 元时,安姓在此建村,因位于东西大道口上,故名横道口。明初,安姓迁走。嘉靖十六年,郑皋从由古迁此定居,袭旧称。万历年间更今名。现283户。
  东横道口 明万历年间,郑加利从由古迁横道口村东立村,故名。现192户。
  西纪村 金时,纪姓居此建村,元初迁大院。明初,马、朱、尹姓居此,后迁走。嘉靖年间,王姓由石疃王家(今汤后疃村北)迁此立村,袭旧名。后因村东建东纪村,更今名。现530户。
  东纪村 明崇祯年间,郑姓从由古迁此立村,因位于纪村之东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姜姓由桑行埠、李姓由牟平县西留疃、王姓由西纪村迁入。现160户。
  白石 明成化年间,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,因此处有白色岩石而得名。万历年间,郭姓由文登县郭家店迁入。清末,马姓由马山沟迁入。现400户。
  上宋格庄 清乾隆元年,宋凛坛由文登县九顶埠迁宋格庄,乾隆七年,移居宋格庄北建村。后李姓由冷格庄迁入。现147户。
  下宋格庄 明洪武年间,安姓由横道口迁此立村,因位于白石村西,取名西白石,明末迁走。康熙年间,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宋格庄,后更今名。乾隆末年,于、丁、温姓先后由大虎岚、汪水、莱阳县迁入。现135户。
  七甲 明成化年间,王、纪姓由海阳县迁此立村。初时有七户人家,称七家子,渐演变为七甲。后宋姓由白石迁入。现148户。
  马庄 明崇祯年间和清顺治年间,孙姓先后从海阳县杨台迁此立村,因村西有数排拴马石,故名马庄。现320户。
  塔庄 明成化年间,倪自然由莱阳县洼马前迁此立村,因村旁有古塔,故名。后有张、郑姓迁入。现790户。
  曹家 明永乐年间,曹姓由水木山迁此立村,后曹姓渐泯。明末,刘、王姓由文登县鸭儿湾、樗树崖迁入。清乾隆年间,林姓由栖霞县、辛姓由曲水、许姓由许家迁入。现247
  孙家 清顺治年间,孙姓由海阳县南菜园迁曹家村西立村西曹家。1952年与曹家合为一村。1962年析出,取名孙家。现134户。
  大洼 清雍正年间,曲姓由曲家屯迁此立村,因此地三面环山,中间低洼,故名。现80户。
  曲水 元至正年间,宋姓由文登县宋村迁此立村,因位于小河西岸,取名河西崖。明宣德六年,宋俊、宋浪由蓬莱县大赵家来居,因村西厥水(今名乳山河)呈弯曲形,故更名曲水。清乾隆七年,王姓由姚家埠迁入。道光十一年,辛姓由海阳县大辛家迁入。现675户。
  汪水 明洪武年间,迟姓由赤家口迁此建村迟家庄,王姓从育黎迁此建王家庄。后两村合一,以村后泉水久旱不枯而取名汪水。明末,于、宋、丁姓先后由司马庄、白石、河东迁入。清初,郑姓从由古、刘姓从牟平县东关迁入。现802户。
  社庄 明初,姜、徐、陈姓居此建村,村名无考,后迁走。明万历年间,阮、袁姓由云南迁此。清康熙二十八年,刘姓由宝口、牟平县迁入。乾隆四十四年,孙姓由崖子迁入。现410户。
  城阴 境内古老村庄之一,建村姓氏、年代无考。因居汉育犁古城之北,故名。元时,有赫姓、汪姓居此,后迁走。明嘉靖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此。明末,李、宫姓由牟平县万格庄、牟平县南门里迁入。现530户。
  宅子夼 明嘉靖年间,辛姓由海阳县大辛家迁此山夼定居立村。清初,王姓从牟平县王格庄迁入,后任姓由莱州迁入,更今名。清末,宋、孙二姓由泗水头、牟平县石桥迁入。现312户。
  南北山 元代,曲姓居南山脚下建南山村,明万历年间迁西屋南夼,李姓由驾马沟迁此,袭旧名。嘉靖年间,王姓从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北山脚下建北山村。清康熙年间,两村合并,称南北山。后有谭、宋、刘姓迁入。现680户。
  北西屋 明永乐年间,宋姓由曲水迁西屋村北立村,故名。后曹姓由云南北马石迁入。现223户。
  南西屋 相传西汉时此地即有村庄。明代有王、赵、于姓居此,因村西有旧屋,故称西屋。明末相继迁走,又有李姓由大崮头迁此。因村北建北西屋而更今名。清雍正年间,宫姓由徐家村迁此。乾隆年间,陈姓由冯家卧龙迁入。现760户。
  西屋南夼 明万历年间,曲姓由南北山迁西屋南山夼立村南夼,后迁走。崇祯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定居,袭旧名。后有王、辛等姓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290户。
  郭家 明洪武年间,郭姓由云南迁此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刘、赵姓迁入。现182户。
  邓家 明洪武年间,邓姓由云南迁此立村。现360户。
  鲁济 明嘉靖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鲁济山下立村,故名。现450户。
  鲁济山后 明成化年间,宋姓由曲水迁鲁济山之后定居。崇祯年间,郭姓由车村迁居,取名山后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00户。
  北勇家 明万历年间,勇姓从浙江云和县迁此立村,居北部称北勇家。清初,郭姓由郭家迁入。现410户。
  南勇家 明万历年间,勇姓由浙江云和县迁此立村,居南部称南勇家。后葛姓迁入。现305户。
  中勇家 清康熙五十四年,勇姓由南勇家迁南勇家、北勇家之间立村。现55户。
  王母夼 明嘉靖年间,王姓由驾马沟迁此择平坦处立村王平庄,后更今名。清顺治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入。现200户。
南李家 清顺治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,因位于勇家村南,故名。现190户。
崖子镇(41)
  崖子 金、元时,贾姓居此,明初迁走。明正德年间,孙继友、孙继祖由莱阳县城迁此立村,因位于五丈崖下,故名崖子。清末有李、赵、于、王、杨等姓来居。现712户。
  石甲庄 明时,石姓在此建村石家庄,后迁走。清顺治年间,李、柳二姓先后由大崮头、牟平县柳家迁此立村,袭旧名,后更今名。现111户。
  双石村 明崇祯年间,孙姓由云南迁此立村,因村后耸有两块巨石,似大门,故取名龙门口。1940年更今名。现70户。
  磨山 明洪武二年,钟姓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,因位于磨山之前而得名。现170户。
  泽科 明洪武二年,钟延明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,因此处原有旧宅,取名宅口。1912年更名泽科钟家,1950年更今名。现470户。
  东夼 明洪武二年,钟姓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,因位于东山夼内,故名东夼钟家。1950年更今名。现336户。
  河南钟家 明洪武二年,钟延刚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,因位于小河南岸,故名河南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46户。
  上沙家 明万历年间,沙姓由东涝口迁此立村,因位于小河上游,故名。现130户。
  下沙家 明万历年间,沙姓由东涝口迁此立村,因位于小河下游,故名。现110户。
  东井口 明成化年间,张姓由海阳县坛山迁此立村,因位于山口并有水井,故名井口。后因析建西井口村更今名。现232户。
  西井口 明万历年间,张姓由井口析居,因位于井口村西,故名。现153户。
  田家 明万历年间,田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田家。清初,沙姓由沙家迁入,后有代、孙、辛姓迁入。现272户。
  蓬家夼 元时,彭姓居此立村,因位于山夼中,故名彭家夼,明初迁北炉上。明嘉靖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,更今名。清初,沙、矫、于姓分别由下沙家、牟平县前垂柳、文登县大水泊迁入。现316户。
  山西 清康熙五年,宋姓由山前庄迁此立村,初名宋家庄,随后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迁入。因位于山之西,更今名。现354户。
  姜家 明嘉靖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徐姓由山西村迁入。320户。
  河西 清顺治年间,王姓由哨里迁小河之西立村,故名。现150户。
  史家 清康熙初年,史东洋由海阳县郭城迁此立村。乾隆年间,庄姓由莒县迁入。现284户。
  北寨 明宣德年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因此处为明初屯兵的北营寨而得名。清初,孙姓由崖子迁入。现280户。
  南寨 明宣德年间,刘东洲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因此处为明初屯兵的南营寨而得名。民国时期,刘、宋、王等姓分别由海阳县西刘家、河北村、烟台市迁入。536户。
  矫家泊 清康熙年间,矫姓由牟平县矫家长治迁此立村,因位于平泊处而得名。清末,宫姓由青山迁入。现164户。
  北炉上 明时,彭姓居此建村芦上,清初迁走。任、滕、王姓分别由海阳县上尹家、地口、哨里迁此立村,因王姓开设烘炉,故更名炉上。清中期,王、朱姓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74户。
  申家 清康熙三十九年,申姓由海阳县北申家迁此立村。康熙四十四年,王姓由哨里迁入。后有杨、于、宋等姓迁入。现460户。
  张格庄 明崇祯年间,张姓由泽上迁此立村张格庄。随后李姓由万格庄迁入。清乾隆年间,刘、王姓分别由牟平县、哨里迁入。现120户。
  大王疃 明时,周、吴姓居此,明末迁走。清顺治年间,王姓由哨里迁此建村王疃。后有徐、张、李、刘等姓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76户。
  东庄 清康熙五十五年,孙姓由崖子迁此定居。乾隆十一年,王姓由西纪村迁此,因位于大崮头村东,故名。现112户。
  大崮头 元至正年间,李姓由金乡县迁此建村。因位于垛山余脉尽头,故名。明万历年间,唐姓由小云南迁入。清末民初,芮、房姓迁入。现520户。
  西崮头 明嘉靖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析居立村,因位于大崮头西而得名。清康熙年间,王、姜姓由哨里、莱阳县迁入。现296户。
  兴村 明万历年间,滕姓由山东村迁此建村,因位于小河东岸,取名小河东。清乾隆年间,王姓由哨里迁入。1939年更名兴村,取兴旺发达之意。现171户。
  山东 明嘉靖年间,滕姓由地口迁此定居建村,因位于山丘之东而取名。现150户。
  万格庄 明万历年间,万姓居此立村。明末,李姓由大崮头迁入。清乾隆年间,宋姓由山下村迁入。后有林、战、王、刘、勇等姓迁入。现248户。
  上肖家 1959年因修建龙角山水库,由肖家北迁部分居民立村,位居肖家村上游,故名。现275户。
  下肖家 明末,肖刚由河南省章村迁此立村肖家。清初,傅、黄、刘姓分别从福山县傅家岭、王家疃、文登县鸭儿湾迁入。1960年更今名。现200户。
  阎家夼 明时,阎姓居此山夼内建村,明末遭诛。清康熙年间,孙、李、钟姓分别由马陵、大崮头、钟家迁此,后傅姓由肖家来居,袭旧称。现215户。
  哨里 明永乐年间,王信由海阳县二王家迁小集(今河北村),次迁此地立村,因位居小集、地口两村西北部,时称西北哨,后改称哨里,再后演作今名。清末,滕、张、刘姓由地口、牟平县王家岭、转山头来居。现750户。
  地口(2) 历史上周姓土著老民建村,年代无考,后迁走。元末,滕姓由云南迁此建村,因此处土地肥沃,俗称地口而得村名。明末,于、李姓分别由司马庄、大崮头迁入。后有吴、杨、吕姓迁入。1959年因修龙角山水库,村民析迁原址南北,建南北地口两村。现南地口270户,北地口332户。
  河北 元末,吕姓在此建村小集(村名来历不详)。清初,王姓分别由哨里及海阳县二王家、宋姓由岛子、刘姓由尚山、申姓由益都县迁入。1926年更名河北(因位于河北岸)。现260户。
  山下 明万历年间,宋姓由岛子析居,因位于山脚下,故名。现320户。   岛子 明弘治元年,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建村,因村后河中有一小岛,故名。现543户。
  康家夼 明万历年间,康姓居此建村,因位居山夼内而得名(今无此姓)。清顺治年间,鲁姓由云南迁入。康熙年间,刘、戚姓分别由蓬家夼、威海戚家疃迁入。乾隆年间,孙、林姓分别由崖子、万格庄迁入。现170户。
  泥渡夼 明万历年间,刘姓从黄格庄迁此建村,因此处下雨时山夼内泥沙淤积,道路泥泞,故名。现240户。
马石店镇(17)
  马石店 明洪武年间,初姓由烟台初家迁此立村。因位居马石山下,村边开有旅店,故名。明中期,李、宫姓由万格庄、青山、枣林迁入。清初,荀、王姓由莱阳县、牟平县王家疃迁入。现520户。
  东凤凰崖 明永乐年间,肖、宋姓由云南、莱阳县迁此定居,初名红河崖。万历年间,杨、张姓先后由牟平县上杨家、东井口迁此。清末以村东山峰形似凤凰而更名凤凰崖,后又更今名。现307户。
  西凤凰崖 明嘉靖年间,姜姓由海阳县山前迁此定居。万历年间,杨姓由牟平县上杨家迁此。后王姓从海阳县迁入。因位于凤凰崖村之西,故名。现178户。
  东涝口 北宋末年,沙德志由湖北省迁此立村,因此地涝洼,取名涝口。明嘉靖年间更今名。清道光末年,王姓由牟平县沙旺庄迁入。现266户。
  西涝口 明初,有臧、沙姓居荣山之后(后迁走),取名荣山后。明嘉靖九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,更名西涝口。清初,宋、张、杨、李姓先后由海阳县郭城、东井口、西凤凰崖、海阳县山前迁入。现450户。
  草庵 明崇祯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此定居,因近处残庙长满荒草,故名。清末,张姓由东井口、于姓由文登县、史姓由史家、沙姓由栖霞县大庄、矫姓由牟平县埠西头先后迁入。现113户。
  台上 明崇祯年间,王姓由牟平县击鼓寺迁此地高台处立村,故名。清初,宫姓由青山迁入,后栾、姜、桑姓由牟平县东留疃和海阳县郭城迁入。现350户。
  转山头 清康熙年间,于姓从栖霞县铁白沟、刘姓从黄格庄迁团山之前立村,取名团山头。后有王、宋姓迁入。清末,更今名。现254户。
  沟东 明嘉靖三十五年,孙姓由栖霞涝都迁此处河沟之东立村,故名。清初,先后有宫、马、唐、王、张等姓迁入。现260户。
  北果子 明正统十四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以村东有大石形似银杏,俗称白果,取名果子。明末,曲姓由牟平县潘格庄迁入。清乾隆年间更今名。现342户。
  南果子 清乾隆年间,刘成由黄格庄迁果子村南定居立村,故名。后吴姓由福山县吴家迁入。现183户。
  南马石 明洪武年间,宫姓由青山迁此立村。因村南有石柱缆马,取名缆马石。清初,枣林宫姓迁入,后初、阮、祝姓由马石店、社庄、海阳县朱吴迁入。后嫌字不雅,更今名。现250户。
  姜家夼 清嘉庆年间,姜姓由海阳县松树夼迁南马石村南山夼定居,取名南夼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64户。
  青山 金末元初,宫文章由莱阳县濯村迁此立村,以山取名青山。明崇祯六年,李姓由大崮头迁青山村南建南李家,清末,并入青山村。现600户。
  枣林 明洪武年间,宫姓由青山迁此定居建村,因当地多酸枣树而得名。现242户。
  井乔家 明洪武年间,乔姓由云南迁此立村。因此处群山环抱,故名。清末,宫姓从青山迁入。现148户。
  泊乔家 清道光十五年,乔姓由井乔家析居平泊地立村,故名。现35户。
诸往镇(49)
  东诸往 明洪武年间,隋姓由莱阳县曲坊迁此立村。因村前有一官道,来往人较多,取名诸往。后因村西建西诸往,而更今名。现520户。
  西诸往 清初,王姓由姚家埠、刘姓由绕涧迁此立村,因位于诸往村西而得名。清末,郭、隋姓迁入。现410户。
  大院 明初,朱、纪姓居此建村(后迁走),因村旁古寺院得名。万历年间,陈姓由栖霞县陈家疃迁此。清嘉庆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入。道光年间,王、彭姓先后由沟西、栖霞县沙河埠迁入。现303户。
  凤凰台 清乾隆年间,姜姓由姜格庄迁此立村,因此处地形似龙戏水,故取名罩龙头。清末,王姓由申家迁入。1956年更今名。现80户。
  九龙圈 清康熙年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因村周围有九条山岭环绕而取名。现180户。
  王家疃 明万历年间,杜姓从牟平县东关迁此立村杜家庄。后王姓迁此落居,人口发展快,故更今名。现221户。
  冷格庄 明洪武年间,赵姓由云南迁此建村赵家庄(后迁走)。冷姓从云南迁此,更名冷格庄。崇祯年间,冷姓迁走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落居,袭原名。清乾隆年间,姜、孟姓先后由涝口、莱阳县迁入。道光年间,滕、栾姓由地口、后庄迁入,后杜、孙姓由王家疃、育黎迁入。现731户。
  安夼 清顺治四年,郑姓从由古迁来建村安夼,取安居山夼之意。道光八年,王姓由孙家夼迁入。现176户。
  泊子庄 清乾隆年间,郑姓从由古迁此平泊处建村,故名。现142户。
  唐家 明万历年间,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此立村,现204户。
  许家 明洪武八年,许姓由安徽临淮县西沟村迁此立村,初名里仁,后更今名。清嘉庆年间,隋姓由东诸往迁入。现650户。
  口子 明嘉靖四十三年,宫文彦由枣林迁此立村。因村西有一山口,当时为交通要道,故以此取名。清道光年间,姜、周姓先后由牟平县长治、海阳县周家沟迁入。后又有钟、鲁、孙姓迁入。现307户。
  崖后 清顺治十六年,姚姓由文登县姚山头迁此处山崖之后定居立村,故名。乾隆年间,潘、宫、曲姓先后由战场泊、枣林、高陵迁入。道光年间,孙、郭姓先后由北寨、北勇家迁入。现250户。
  李格庄 明洪武年间,李姓从云南迁此立村,明末迁走,郑姓从由古迁此。清初,于、史姓由流水头、史家迁入,袭原名。现127户。
  流水头 明万历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此建村,取名长前。清乾隆年间,郑姓从由古迁入,更今名。现568户。
  沟留家 明末,刘姓由四川迁来,落居山沟处称沟刘家。清初,郑、隋姓先后由东横道口、由古、野房迁此。清中期,刘姓迁走,更今名。现132户。
  姜格庄 明洪武元年,曾姓(后改为尹姓)、荆姓居此。洪武八年,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姜格庄。清乾隆年间,李、许、傅、柳姓先后由蓬莱县八角山后、许家、福山县傅家疃、柳家迁入。后又有王、宋、刘、孙姓迁入。现358户。
  王家庄 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。民国时期,韩、张、孙、刘姓迁入。现72户。
  岳家 明崇祯年间,岳姓从荣成县迁此立村。清末,李、宫、王等姓迁入。200户。
  上石硼 明崇祯年间,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,因周围多石硼而得名石硼。清康熙年间更今名。现153户。
  下石硼 清康熙年间,王史观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立村,因位于上石硼之下,故名。现156户。
  西尚山 明万历四十三年,王篙由海阳县二王家迁来立村王家庄,1955年更今名。现103户。
  中尚山 清乾隆年间,刘姓从黄格庄迁此立村刘家庄。1955年,更今名。现53户。
  东尚山 北宋末年,刘姓居此立村,因位于尚山脚下而得名尚山。明成化年间,刘文胜从莱阳县贤友村迁此定居。1955年更今名。现330户。
  大龙口 明嘉靖二年,宫姓由海阳县齐山迁此定居,后王、宫姓相继由海阳县嘴子后、青山迁此,以村旁地形取名卧龙村。清初,乔、鲁姓分别由井乔家、莱阳县朱柳迁入。1955,为行政管理方便,而更今名。现713户。
  二龙口 明嘉靖二十五年,孙姓由海阳县大夫疃迁此定居,以地势似二龙之首取名。清顺治年间,刘、宫姓由南寨、青山迁入。现280户。
  西辛庄头 明正德八年,赵京春、赵京贵由西泓赵家迁此定居立村,取名新庄头,后更为辛庄头。万历年间,苑姓从招远迁入,再更今名。清乾隆年间,徐姓由孙家夼迁入。道光年间,张、刘姓由即墨县西城、绕涧迁入,后有王姓迁入。现142户。
  东辛庄头 明万历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辛庄头村东定居立村,故名。清末,刘姓由扫帚涧迁入。现176户。
  沟西 明崇祯年间,隋姓由东诸往迁山沟西侧立村,故称沟西。清末,陈、张姓由大院、育黎迁入,后有王、赵姓由姚家埠、辛庄头迁入。现102户。
  野房 明万历三十八年,隋姓由海阳县行村迁此立村,因此地原有看山草屋,人称野房而得名。现260户。
  绕涧 明万历十年,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,因小河绕村而得名。清末,丁姓由海阳县南马格庄迁入。现710户。
  青石楼 明洪武年间,魏姓由莱阳县闫家泊迁此立村,取名黄花楼。崇祯年间,于姓由铁山来居。清康熙五十九年,钟姓由东夼来居,更今名。现只有钟姓37户。
  扫帚涧 明天顺年间,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,因山涧长有灌木扫帚条子而得名。清康熙年间,朱、徐姓由草埠、海阳县盘石店迁入。乾隆年间,王、高、刘姓先后由姚家埠、海阳县矮槐树、中尚山迁入。现325户。
  招民庄 明成化年间,隋天爵、隋天胜由海阳县行村迁此立村招民庄,取兴旺发达之意。清康熙年间,王、许姓由牟平县石埠、许家迁入。现433户。
泊子 清康熙年间,肖、宋、刘姓先后从小云南、莱阳县大明村、段家迁此立村。因位于平原泊地,故名。嘉庆年间,于、李姓分别由黑影(今名光明)、城阴迁入。光绪年间,戴姓由邓家来居。现363户。
  田家庄 清康熙十九年,田姓由平度县迁此立村田家,后王姓由姚家埠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240户。
  光明 清乾隆四十五年,于姓从铁山迁此定居。后有葛、杨、刘、许等姓迁入,因位于山夼深处,太阳照射时间短而俗称黑影。1957年更今名。现60户。
  姚家埠 明永乐年间,姚姓从云南迁此立村,因位于河旁而取名。万历年间,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定居,姚姓迁走。清初,丛姓由桑行埠迁入。现430户。
  孙家夼 清顺治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(前有孙姓居此称孙家夼),袭原名。康熙年间,王姓由垛疃迁入。现415户。
  于家圈 清康熙年间,于姓从流水头迁罗山之后建村罗山后,清末更今名。173户。
  燕山泊 明崇祯六年,王姓由垛疃迁燕山前平泊地立村,故名。现238户。
  后店 明初,赵姓从云南迁此立村。因位于神童庙之后并有开店的,故名。万历年间,战姓由战家夼迁此,后两姓迁走。清康熙年间,王姓由孙家夼迁此定居,袭原称。现102户。
  神童庙 境内古老村庄之一,唐代,沈、童姓土著老民建村,后二姓渐泯。明万历年间,张姓由莱阳县苍山迁此定居,因此处有神童庙而得名。清初,董、吕姓由海阳县大柴和刘格庄迁入。嘉庆年间,许、姜姓由许家、海阳县黑崮迁入。现420户。
  后庄 明代前,兰姓居此,明宣德年间迁贾家庄(今名兰家)。王宣由垛疃迁此立村,因汉代此地曾开矿采铁,故取名矿合庄。清初,栾朋由马陵迁入,因居马陵村后,更名后庄。现223户。
  铁山 清顺治年间,王、于姓先后由垛疃、文登县大水泊迁此立村,因村东有铁山而得名。乾隆年间,许、朱、孙、薛等姓先后由许家、扫帚涧、海阳县留格庄和河西迁入。现750户。
  马陵 万历年间,孙、姜姓先后由姚家埠、峒岭迁此分别建村东马陵、西马陵。后栾姓由海阳县大栾家迁来。1956年两村合并,统称马陵。现556户。
  垛疃 明天顺年间,王丛政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定居,以垛山取此名。清康熙年间,梅姓由梅家迁此,后有张、刘姓迁入。现465户。
  前进 明末清初,丁、李姓先后由河东、大崮头迁此立村,因位于河之南取名河南。清末,王、姜姓由后庄、神童庙迁入。1978年更今名。现370户。
前夼 清宣统元年,李姓由河南(今名前进)析居建村。后有郑、王姓由帽张家、垛疃迁入,取名小河南。1956年更今名。现62户。
乳山寨镇(44)
  乳山寨(3) 北宋初年,在此屯兵设寨,因位于大乳山北,故名。军户黄姓落籍立村黄家疃。明代,黄姓迁走,相继有王、张、冷姓由莱阳县岘子湾和三山、平度县迁入。清初,先后有徐、李、于、阎姓由西圈、大崮头、辛家口、人石迁入。清末,姜、陈、石、崔等姓迁入。1945年,分为寨东、寨中、寨西3个行政村,现寨东420户,寨中430,寨西500户。
  东驾马沟 金时,王姓居此立村,因山沟内多棘子故名棘子沟。因元末兵部司马于仲保每次回乡省亲返回时在此驾马,故于明初更名驾马沟。明末清初,张、于、李姓由宋格庄、赤家口、海阳县院后迁入。清末,胡姓由小疃迁入。清初,更今名。现302户。
  西驾马沟 清顺治年间,董姓由莱阳县迁驾马沟村西定居立村,故名。现420户。
  北司马庄 金初,赫姓居此,取名赫家疃。天会年间,于广由荣成县赤山来居。后赫姓迁走,更名于家庵。元末于广六世孙于仲保诏拜兵部司马,故于明天顺年间更名司马庄。后因析建南司马庄而更今名。现330户。
  南司马庄 明天启元年,于象泽、于象渭由司马庄南迁里许立村,故名。清末民初,有王、赵、安、张、刘等姓迁入。现560户。
  东司马庄 明天启元年,于子真由荣成县赤山迁司马庄村东立村,故名。后有江、崔、赵、魏姓迁入。现310户。
  赤家口 金时,迟姓居山口处建村迟家口。明嘉靖年间,迟姓迁今汪水,宋姓由育黎迁此,随后于姓由司马庄迁入,更名赤家口。清初,李姓由海阳县院后来居。现560户。
  果枣夼 明正德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西北山夼定居立村,因山夼野生山枣,故名。现380户。
  宝口 明天顺年间,刘姓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,因村后山崖形似豹口故以豹口为名。1935年更今名。现351户。
  小管村 元至正二十三年,沙姓由云南迁此定居,后沙姓渐泯。明嘉靖二十五年,邵姓由河南省云南庄迁此,为司马庄管田庄,故称小管村。天启元年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。现440户。
  石硼崔家 清顺治年间,崔姓从莱西县店埠迁此立村,因村后有石硼而得名。现150户。
  车村 明洪武二年,郭才兴由云南迁此立村,因其夫人姓车,后人为纪念车氏取名车村。崇祯年间,高姓由到根见迁入。现466户。
  盘古庄 明成化元年,王姓由乳山寨迁此立村,因此地古有村庄,金末战乱被毁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徐姓由台依迁入,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。现530户。
  小庵 明万历年间,仇姓居此看庵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于姓从文登县大水泊迁入。现308户。
  李家兴 明万历十六年,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古寺兴善院北定居立村北兴善。清康熙十一年,李姓由大崮头迁入。清末,王姓由夏村、陈姓由海阳县留格庄、孙姓由仇家兴来居。后李姓人众,更今名。现210户。
  仇家兴 明洪武二年,仇世广由陕西华阴县迁兴善院附近立村,取名仇家兴善。清初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,后张、宋姓迁入,更今名。道光年间,孙姓迁此建孙家兴善,1952年并入仇家兴。现240户。
  高家兴 清乾隆年间,张、刘、于姓分别由庄上、泗水头、南司马庄迁兴善院附近定居。嘉庆年间,高姓由官庄迁入,高姓人众,后取名高家兴。现80户。
  崔家沟 明弘治年间,崔姓由崔家迁山沟定居立村,故名。清顺治二年,李姓由大崮头迁入。道光五年,张姓由泽上迁入。现232户。
  乔家庄 清乾隆四十五年,乔姓由井乔家迁此以姓立村。现55户。
  圈港 明嘉靖年间,邵姓由河南省云南庄迁此定居立村邵家庄。天启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。万历年间,单姓由大单家来居,因当时村南为港滩所围,故名。1945年邵家庄并入圈港。现550户。
  芦根滩 清康熙年间,臧、汪姓由海阳县臧家和东楼子来居,因此处临海滩、多芦苇,故名。随后王、邵姓由乳山寨、圈港迁入。现210户。
  乳山屯 明永乐年间,刘、郭姓由云南迁乳山寨之西定居立村乳山屯。现180户。
  玉皇山后 清康熙四年,单姓由圈港迁玉皇山后建村山后。乾隆三十年,于姓由台上迁入。后刘、张、李姓由乳山屯、楼村、海阳县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71户。
  沙沟 明万历年间,张姓由楼村析居立村,取地名为村名。后有邢、高、宋、孙姓由邻近村迁入。现140户。
  耳沟 清康熙年间,刘姓从黄格庄来居立村,因村南河沟形似耳朵,故名。后有曲、王、杜、于姓迁入。现120户。
  楼村 明嘉靖三十六年,张姓由莱阳县水头沟来居立村。因当时村北旧屋远眺似楼,故名。清乾隆二十二年,邢姓由桑行埠迁入。光绪五年,宫姓由南西屋迁入。现310户。
  玉皇台 明崇祯元年,崔姓由崔家来居立村,因此处地势较高故名台上。清顺治年间,宋、于姓由赤家口、司马庄迁入。雍正六年,曲姓由莱阳县迁入。光绪四年,李姓由耳沟迁入。后有高、孙、张、王等姓由邻近村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520户。
  风台顶 清康熙年间,于姓由南司马庄迁此立村。因明代曾在此设烽火台,故名烽台顶,后演作今名。现210户。
  小岚 明末,孙姓居此为海阳县凤城地主看管山岚,故名。清初,孙姓迁宋河,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,袭旧名,后王、高、隋姓由邻村迁入。现105户。
  管村 明初,管姓居此立村。清康熙年间,管姓外迁,江姓由海阳县江家迁此,袭原称。嘉庆年间,于姓由司马庄迁入。现240户。
  宋河 明中期,宋姓由赤家口迁此立村。因村边有小河,故称宋家河子。清初,宋姓迁走,孙、于姓由小岚、海阳县河崖来居。乾隆年间,王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。清末,江、鞠姓由海阳县江家和远牛庄迁入。1943年更今名。现230户。
  滕河 明永乐年间,滕姓由云南迁此立村滕格庄。清初,滕姓迁走,高、王、于姓先后由到根见、乳山寨、司马庄迁此,袭旧称。1942年更今名。现350户。
  夏家 明万历年间,夏姓由夏村迁此以姓立村,后迁走。清乾隆年间,冷姓由乳山寨来居,袭原名。同治年间,刘、戴姓由玉皇山后迁入。现106户。
  贾家 明嘉靖年间,贾姓居此以姓立村,后迁走。清顺治年间,王姓由海阳县埠落迁此定居,沿用原名。后辛、隋姓由海阳县大辛家、横山后(乳山信息港更正:隋姓并非来自横山后,而系来自今海阳市留格庄镇方里村)迁入。现450户。
  横山后 明万历年间,隋升、隋凯由东诸往迁横山之后定居立村,故名。清道光年间,于姓由南司马庄迁入。现506户。
  刁家 明万历年间,刁姓从文登县长山迁此以姓建村。清初,刁姓迁刁家,孙姓从牟平城内来居,沿用原名。清末,隋姓由横山后迁入,王姓由青岛迁入。310户。
  杨家 明崇祯十三年,杨姓从海阳县五间屋迁此以姓立村。清光绪年间,任、丛、宁姓先后由海阳县的大疃和大闫家及寺家迁入。现155户。
  梅家 明成化年间,梅姓由河南省迁此以姓立村。清康熙年间,梅姓移居垛疃,高姓由到根见来居,沿用原名,后李姓由大崮头迁入。现230户。
  孤石河 清咸丰年间,高姓由人石来居。光绪年间,王姓由贾家迁入。因村旁河边有三孤石,故名。现60户。
  滩甲庄 清康熙年间,孙姓由刁家来居立村,因靠海滩,取名滩甲庄。同治年间,高姓先后由到根见、人石迁入。现274户。
  人石 明初,唐、阎姓相继居此立村(何处迁此不详),因村西山顶有巨石似人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唐、阎姓先后迁走,高、于、姜姓先后由到根见、乳山寨、峒岭迁此,沿用原名。乾隆年间,王姓由海阳县望海迁入。现600户。
到根见 明万历年间,高祖、高岳从安徽凤阳府迁海阳县凤城,翌年又迁此立村。因村庄被群山包围,不到跟前见不到,故名。现445户。
乳山口镇(36)
  祝家庄 清道光三年,祝有从文登县祝家英迁此立村。光绪十二年,李姓由海阳县迁入。1952年合并于改造夼,1994年析出。现90户。
  前尹家 明永乐年间,尹姓由云南省昆阳县藤埠崖迁海阳县嘴子前,嘉靖年间迁此定居建村,初名尹家。清初,马姓从海阳所迁入。1942年更今名。现410户。
  后尹家 明末,任、宋、王姓居此,称任家。清顺治十三年,于姓由东司马庄迁入。康熙年间,高、崔姓由海阳县徽村、崔家迁入。任、宋、王姓渐泯,更名北尹家,1942年更今名。现240户。
  封赠山 明崇祯年间,于姓由水头迁此立村。因此地山峦为司马庄于姓赠与,故名。清末,先后有吴、李、刘、臧姓迁入。现270户。
  兰家 金、元时期,贾、窦、赵姓居此建村贾家庄。明宣德年间,郑、兰、刘姓先后从由古、后庄、文登县鸭儿湾迁入。嘉靖年间,贾、窦、赵姓迁走,兰姓人众,更此名。现1150户。
  康家 清康熙三十九年,康姓由康家屯迁此立村。乾隆年间,唐姓由南唐家迁入。清末,宋、王、于、邹姓由择村、夏村、腾甲庄、邹家迁入。现144户。
  择村 清雍正年间,宋姓由南泓来此择地立村,故名择村。光绪年间,姚姓由东南迁入,后有郑、王姓迁入。现322户。
  北唐家 明隆庆年间,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唐家村北立村,故名。清咸丰年间,王姓由河口、李姓由莱阳县埠前迁入。光绪年间,于、宋姓由王家庄、邹格迁入。现220户。
  南唐家 明正德三年,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此立村唐家,后因建北唐家而更今名。清康熙十一年,马、鲍姓由海阳所迁入,清末,陈、高、兰等姓迁入。现740户。
  兰家庄 明正统年间,张姓由云南迁此立村,此处为兰家的种地庄子,故名。明末,张姓迁走,王姓由北王家庄迁此。清顺治年间,谭姓由文登县谭家口迁入,袭旧称。现364户。
  毛家 清顺治年间,毛姓由清口涧迁此立村。乾隆年间,朱姓由安徽当涂县迁此,郑姓从由古迁入,毛姓渐泯。清末,冯姓由观上冯家迁入。现320户。
  改造夼 明崇祯十五年,孙、邢姓由宁海州城里和文登县望岛迁此立村,因村南山夼有一龙形青石,故名青龙夼。清乾隆五十七年,于姓由北司马庄迁入。嘉庆三年,更今名。现389户。
  刁家清康熙年间,刁姓由刁家迁山上定居建村,故名。清末,于、唐、邢、赵姓先后由院前、南唐家、改造夼、西泓赵家迁入。现111户。
  河口 清顺治年间,王姓由念头迁此立村,因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,故名。后邵、秦、于、唐姓由邵家庄、秦家庄、腾甲庄、南唐家迁入。现130户。
  常疃 明崇祯三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,因常姓曾居此建村常疃,故袭原称。清光绪年间,仇姓由仇家洼迁入。现217户。
  辛家庙 清康熙十六年,王锡仕由夏村迁此立村,初称夏村南庄。后因村西有一庙宇,庙主姓孙,故更名孙家庙。乾隆五十年,辛姓由贾家迁入,改称今名。现135户。
  野子 明崇祯年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,因此地为一片空野,故名。清康熙年间,毕、王姓由打磨、夏村迁入。乾隆年间,杜姓由蜊子嘴迁入,于、高姓由官庄迁入。现354户。
  西耿家 明万历十三年,耿姓由山西省凤陵渡迁风台顶,次年又迁此立村。清乾隆六年,于姓由官庄迁入。现570户。
  院前 清顺治年间,于习由西泓于家迁古寺海龙院之前立村,故名。清末,有高、孙、刘、袁、李姓迁入。现202户。
  庄头 清嘉庆年间,程、宁、杜姓先后由八门邹家、蓬莱县东关、蜊子嘴迁此定居。此处为高格庄的种地庄子尽头,故名。光绪年间,张姓由所后张家庄迁入。现164户。
  蜊子嘴 清乾隆十七年,董姓由海阳县姜格庄迁此定居,因村西海边山嘴处盛产蜊子,故得此村名。乾隆三十七年,杜姓由夏村迁入。现150户。
  西南赵家 明万历三年,赵忠恕由山西运城县迁夏村,翌年来此定居建村赵家。清末有辛姓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486户。
  锅上 明崇祯三年,李姓由大崮头迁此立村。因村民在村南洼地架锅煎盐,故名。清末,季姓由黄格庄来锅上村东立村季家庄,1945年并于锅上。现370户。
  张家庄 清顺治年间,张彪由泽上迁来以姓立村。乾隆年间,隋姓由盘古庄迁入。现320户。
  安家 明崇祯四年,安九皋由夏村迁此定居建村。清康熙年间,王、徐、兰姓由海阳县留格庄、石村、兰家迁入。道光年间,徐、宋姓由文登县爬山后、大庄迁入。现290户。
  江村洼 清乾隆十五年,兰科众由兰家迁此,继承其江村岳父的地庄,此处低洼,故名。后有于姓由司马庄迁入。现80户。
  新建村 1974年,高姓由到根见析居此地新建村庄,故名。后王姓由人石迁入。现47户。
  西北岛 清乾隆四十五年,于科、于维从官庄迁此立村,因村西北有一小岛而得名。随后,高姓由人石迁入。现100户。
  秦家庄 明中期,胡姓在此立村胡家庄。清初,胡姓迁走,秦姓由济南府迁此定居,更今名。乾隆年间,任、王姓由杜家、夏村迁入。同治年间,唐姓由南唐家迁秦家庄村东立村小官地。1952年并入秦家庄。现620户。
  西王家庄 明万历年间,于官由西泓于家迁乳山口湾北岸落居,此地为夏村王姓种地庄子,故称王家庄。清中期,迟、高姓由海阳县梁家和徽村迁入。后滕、王、刘姓由北地口、念头、翁家埠迁入。1980年更今名。现186户。
  新庄 清康熙年间,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。因居辛姓种地庄子,故称辛庄,后更今名。乾隆年间,赵姓由赵家庄迁入。现235户。
  陈家 清顺治年间,陈姓从福山县古现迁此建村陈家。道光年间,姜姓由峒岭迁入。后高姓由官庄迁入。现196户。
  寨前 清康熙二十年,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明代防倭营寨之前定居立村,故名。现390户。
  刘家庄 明永乐年间,刘党由小云南从军海阳守御所任千户职,世袭三代,至弘治年间,刘召由海阳所迁此立村。现186户。
  旗杆石 清顺治年间,于久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,以娘娘庙前岩石上竖一旗杆取名。乾隆年间,王姓由夏村迁入。现355户。
  东小青岛 清康熙年间,吴、白姓由文登县迁此岛定居,后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。再后,辛、隋姓迁入。岛上多四季常青的马尾松,故称小青岛。19868月更今名。现112户。

上述资料摘自《乳山市志》,资料较老。
  2001年,乳山市撤销马石店镇,所属区域并入崖子镇;撤销城北镇,所属区域并入夏村镇;由夏村镇划出24村设立城区街道办事处。
《世界潘氏宗谱》记载,周成王封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的第三子季孙为荥阳侯,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潘,潘姓自此开始。

宗谱中,有一篇考据文章,题为《南韩巨济一族源流考》。该文章提到:潘氏七十世潘佑,任南唐太师中书令。因直谏南唐后主奢靡淫乐不理国事获罪遇害。潘佑长子潘文涣、次子潘文振后被宋太祖录用为官,其三子潘文节、四子潘文壮则投效高丽,得识高丽国王世子谌。文节、文壮在高丽,为高丽并百济、征新罗,最终完成高丽国的统一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。南韩巨济潘氏由此而来,至今繁衍子孙三十余代,繁衍南韩及朝鲜各地族人超出十万人。
各地潘氏以荥阳为祖源地

目前,世界各地的潘氏后人都以荥阳为潘氏祖源地。潘建民说,10年来,潘窑村接待了众多来寻根的潘氏后人。

据潘氏后人介绍,20世纪90年代后,来自各地的潘姓人陆续到这里寻根。1997年,我国台湾170多岁的潘姓老人找到这里,他说他终于找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,并在临走时给当地的学校捐了1000美元。2003年,从马来西亚来了一个潘姓团队寻根问祖,并把当地编纂的祖谱和这里的进行比较对照。浙江的潘姓下葬时,还保留着在棺材上刻上荥阳字样,至死不忘自己的根。广西的防城港市下属的一个县70%的人姓潘……各地潘氏人回来寻根也把各地的潘氏信息带回来,这让坚守在潘窑村的二三十户潘姓感觉很自豪。

据潘氏后人介绍,流散世界各地的潘氏,在国外以越南最多,国内以广西为最。潘建民说,世界各地的潘氏寻亲,最早到广西寻根,广西潘氏后裔说,潘氏祖源地在福建泉州;到了福建泉州,当地的潘氏后人说,潘氏祖源地在山东青州;又到了山东青州,青州潘氏后人说,河南荥阳才是潘氏祖源地。
潘窑村潘家祖茔非常排场

潘窑村目前有1556人,但姓潘的仅有100多人,他们多数搬出去了,潘窑村成了个杂姓村。”64岁的魏承玺说。

魏承玺现在是小山村的党支部书记,他清楚地记得,1958年前后,村南那片威严肃穆的坟地是潘氏的祖茔。50年前,20亩大的潘氏祖茔大柏树就有上千棵,那树老粗了,一个人根本搂不过来。魏承玺说,除了大柏树,还有数十块大石碑,它们整齐地排列着,静静守望着潘氏先人。

昨天下午3点,从潘窑村驱车10分钟,穿过荒凉的麦田,记者来到潘氏祖先季孙公的墓前。

这座高约3米的坟茔上长满荒草,2003年新修的石碑给荒凉的坟茔增添了几分威严。碑上写着季孙公之墓。每到清明,潘姓人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祭奠自己的一世祖季孙公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