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阳李氏网 胶东族谱博物馆(筹)

 找回密码
 请到首页点击公告中的链接再用汉字注册
搜索
查看: 1831|回复: 0

青岛市 田家村田氏介绍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10-11 16:12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全文来源于:https://tieba.baidu.com/p/1588159324?red_tag=2702580124  作者 :
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青岛市中心的东移,又一个都市里的村庄消失了,那就是青岛市市南区田家村。它大体位于现在的福州路以西、太湖路以北、南京路以东、延吉路以北的位置。旧村改造以前田家村有居民近七百户,约两千余人。村中以田姓为主,其它有王姓(崂山区的午山王、东窑王)、蓝姓、戴姓(大麦岛人)等姓氏在清朝时陆续迁来。
在青岛的历史上,田家村可算最古老的村庄之一。据田氏族谱记载,明朝永乐年间,有田氏兄弟二人,由现胶南王台镇的田家窑村迁来,老大名田富贵,因有烧制陶器的技艺,便选址在今沧口飞机场和小翁村一带烧制大小缸(青岛土话叫水瓮)为生。老二田布化,落户于田家村世代耕种,并以姓氏为村名,沿用至今。
田家村东有一条河,村民叫它“东河”。民国初期,村民集资在河上修了一座较大的石拱桥,桥高约三四米,名“德善桥”。夏天晚饭后,村民们大都喜欢在桥上乘凉,家长里短,讲述轶事,而孩子们则喜欢打打闹闹,做游戏、捉迷藏,这“德善桥”说来也怪,经常有调皮打闹的孩子从桥上摔下,却每每都毫发无损。村北有一座“龙头碑”。据记载,清光绪年间,村中一王氏女子相貌美丽,16岁时出嫁, 17岁时丈夫因病去世,从此年轻貌美的她守寡终生,至死没有改嫁。这事被当时的县令知道后报奏朝廷,皇帝御赐一碑详细记载该女子坚贞守节的品德,因碑是御赐,所以碑上有青石雕刻的龙头,村人叫它“龙头碑”。
田家村人过节是非常讲究的,每年一进腊月门,大人们便要开始忙忙碌碌筹办过年的物品。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,也叫送灶王,传说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在锅台旁摆上一碟糖瓜、一碗面条,然后点上香,烧上纸,老人们还要口口有词念道:“灶王爷您吃块糖,甜甜嘴,上天后好话多说,好事多报……”小年过后,该是女人们最忙活的时候了,家中大人孩子们过年穿的新衣服,过年需要的一切食物、供品,都是需要在这几天准备齐全的。
最有趣的还要算过正月十五元宵节了。这天傍晚掌灯时分,家家都用青萝卜刻一个莲花形的灯,这叫“萝卜灯”,灯内倒上麻油点燃后,家中的主妇们便端着它到家中的犄角旮旯处,凡只要明灯照不着的地方都从头到尾地照一遍,并且口中一遍遍念念有词:“萝卜灯,照得清,照得害虫到东京……”据说很早从前最后一句念的是“照得害虫永无踪”,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后,村民们将这句改为了“照得害虫到东京”,由此村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。
田家村土地肥沃,村民勤劳、纯朴、善良。解放后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,田家村曾经是青岛市著名的蔬菜产地之一,每天清晨,这里有成千上万公斤的新鲜蔬菜、瓜果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市区,它为青岛人民的菜篮子曾做出不少贡献。
子曰:“逝者如斯夫。”随着社会的发展,一个近600年历史的老村庄转眼消失了,现在的田家村已变成了青岛东部一个崭新的新居民区。村中的许多老习俗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,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渐渐地消失。
是喜是悲?也许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