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阳李氏网 胶东族谱博物馆(筹)

 找回密码
 请到首页点击公告中的链接再用汉字注册
搜索
查看: 2790|回复: 1

[待考证] 寻海阳桃村李家李姓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7-25 10:4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明洪武年间,江苏省上元县(今南京江宁县)达摩村李姓迁(山东海阳)牟平县辛安村,天启年间迁(山东海阳)桃村李家村,后裔析居稗子刘家等村。
桃村李家,明天启年间,李琳及其子李应藻由牟平县辛安迁此立村。因当时李家门前植桃树三株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,单姓由大单家迁入。现300户。
 在(北京五里坨)西街路北13号,人称李家大院,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“德顺煤厂”的正院。民谚“李家的房”即指此座大宅院。在清末路南还有李家经营的“大和记”买卖家宅院,与“德顺煤厂”两个字号其实是一个大家族,都是由李姓家族经营。13号宅院建造于清嘉庆年间,即“德顺煤厂”的正宅,在京西特色古民宅中价值尤为珍贵,房屋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。“文革”前宅院门楼上有木刻“德顺”二大字,就是最直接的证明。宅院西部18号院落是德顺煤厂的马棚院,有骡马、大车,煤厂用于往北京煤炭运输。
在三家店村白衣观音庵同治十一年碑记载:“五里坨:德顺厂”,即指此院。据此记载,乾隆后期至咸丰、同治年间,德顺厂正是经营煤厂业的商号。
  这处宅院在五里坨村是保存较好,建造最精良的四合院落,房屋木梁架、砖雕颇为精良,屋脊砖雕饰古朴精良。现存院落为临街南房五间(含门楼一间),东西厢房各三间;中部为屏门一道相隔。再北两侧配房各三间,最北部高大的正房五间,清水脊。院内各房的房顶为石望板,并铺设完整的板瓦垄。(2010年3月除临街五间房屋外,均已被拆除)
  院落东南雕花如意门楼内正对配房山墙有座山影壁,院内宽阔疏朗。
  临街的南房五间是前出廊的倒座房,东南角一间辟为雕花如意门楼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临街房屋的脊部装饰,共分为三组,竖有六个蝎子尾。房屋中间三间为一组,两边的一间各为一组,每组脊饰两端的砖雕盘子上蝎子尾高翘。顶部安装两个“分间”(又称“分脊花”)砖雕,为盘肠、福字砖雕,造型尤为精美。这种屋脊的处理方式,在现存的古旧民宅里已经很难看到实例了,民谚“李家(德顺煤厂)的房”一说绝不为虚。
据房主55岁的李秋敏女士介绍,京西“德顺煤厂”由李姓家族经营,远近闻名。远祖乾隆年间从山东海阳县桃村科举考试到北京为官,乾隆后期,部分家族成员迁居五里坨村并开办德顺煤厂,约十年后致富,建造了这座大宅院,时间为清代嘉庆年间,宅院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清代以来历经民国宅院一直由家族沿袭使用,直到解放土改后才搬入多户人家居住。
  五里坨西街的德顺煤厂李家,清末民初时已繁衍为多支。光绪年间有老大李锡璋、老二李锡鹏、老三李锡铭,是本家兄弟的关系。老大李锡璋单传,只有两个妹妹,由李锡璋担任“一门两不绝”的主角,为之娶妻,但无奈所出后代都是女孩。老三李锡铭操持继承路南的“大和记”宅院与买卖,西街东南部玉皇庙南边的泰兴记也是李家的买卖宅院。解放后德顺煤厂老宅院里,由老二李锡鹏的孙辈李凯、李昶居住,属鸿字辈;宅院临街五间房屋住的是老大李锡璋后人,其有子二人,大子某某,民国时期分家后在城里居住,据说在台湾;二子为李鸿池(1930—1972),有子女5人,即李秋玲、李秋敏姐弟等,都在外工作,家族延续至今,已30年没人在村里旧宅居住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8-19 18:40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李家的房

  在西街路北13号,人称李家大院,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“德顺煤厂”的正院。民谚“李家的房”即指此座大宅院。在清末路南还有李家经营的“大和记”买卖家宅院,与“德顺煤厂”两个字号其实是一个大家族,都是由李姓家族经营。13号宅院建造于清嘉庆年间,即“德顺煤厂”的正宅,在京西特色古民宅中价值尤为珍贵,房屋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。“文革”前宅院门楼上有木刻“德顺”二大字,就是最直接的证明。宅院西部18号院落是德顺煤厂的马棚院,有骡马、大车,煤厂用于往北京煤炭运输。
在三家店村白衣观音庵同治十一年碑记载:“五里坨:德顺厂”,即指此院。据此记载,乾隆后期至咸丰、同治年间,德顺厂正是经营煤厂业的商号。
  这处宅院在五里坨村是保存较好,建造最精良的四合院落,房屋木梁架、砖雕颇为精良,屋脊砖雕饰古朴精良。现存院落为临街南房五间(含门楼一间),东西厢房各三间;中部为屏门一道相隔。再北两侧配房各三间,最北部高大的正房五间,清水脊。院内各房的房顶为石望板,并铺设完整的板瓦垄。(2010年3月除临街五间房屋外,均已被拆除)
  院落东南雕花如意门楼内正对配房山墙有座山影壁,院内宽阔疏朗。
  临街的南房五间是前出廊的倒座房,东南角一间辟为雕花如意门楼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临街房屋的脊部装饰,共分为三组,竖有六个蝎子尾。房屋中间三间为一组,两边的一间各为一组,每组脊饰两端的砖雕盘子上蝎子尾高翘。顶部安装两个“分间”(又称“分脊花”)砖雕,为盘肠、福字砖雕,造型尤为精美。这种屋脊的处理方式,在现存的古旧民宅里已经很难看到实例了,民谚“李家(德顺煤厂)的房”一说绝不为虚。
据房主55岁的李秋敏女士介绍,京西“德顺煤厂”由李姓家族经营,远近闻名。远祖乾隆年间从山东海阳县桃村科举考试到北京为官,乾隆后期,部分家族成员迁居五里坨村并开办德顺煤厂,约十年后致富,建造了这座大宅院,时间为清代嘉庆年间,宅院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清代以来历经民国宅院一直由家族沿袭使用,直到解放土改后才搬入多户人家居住。
  五里坨西街的德顺煤厂李家,清末民初时已繁衍为多支。光绪年间有老大李锡璋、老二李锡鹏、老三李锡铭,是本家兄弟的关系。老大李锡璋单传,只有两个妹妹,由李锡璋担任“一门两不绝”的主角,为之娶妻,但无奈所出后代都是女孩。老三李锡铭操持继承路南的“大和记”宅院与买卖,西街东南部玉皇庙南边的泰兴记也是李家的买卖宅院。解放后德顺煤厂老宅院里,由老二李锡鹏的孙辈李凯、李昶居住,属鸿字辈;宅院临街五间房屋住的是老大李锡璋后人,其有子二人,大子某某,民国时期分家后在城里居住,据说在台湾;二子为李鸿池(1930—1972),有子女5人,即李秋玲、李秋敏姐弟等,都在外工作,家族延续至今,已30年没人在村里旧宅居住。
  李家的“德顺煤厂”宅院的后院配房在2010年1月首先被拆除掉了。后院五间高大的正房及配房在3月份被全部迅速地拆除,力图形成既成事实,使临街的五间大宅陷于孤立而被迫同意拆掉。这些古老的商业历史见证的拆除,使乾隆以来曾经有过的历史与辉煌从此便踪迹皆无了。李家东侧为张家,门脸不大,义和团时期张家有大师兄参加义和团,民间有不少传说。
  此宅院西边紧挨着是狭窄的张家破旧院落,从院门处的紫褐色基石台阶分析,原来旧有的民居建筑要早于德顺煤厂宅院,时间在乾隆年间,但久已不复旧貌,沦为平庸的民居。就是义和团张家的门口。此宅院石料与天太山慈善寺魔王菩萨殿基础所用石料相同,印证了其时代性,这些石料是康熙中后期至乾隆初年产于石府村的浅层山石。可以证实在当时石府村小青石尚未大量开采及应用。  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