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阳李氏网 胶东族谱博物馆(筹)

 找回密码
 请到首页点击公告中的链接再用汉字注册
搜索
查看: 3780|回复: 0

[海阳司马李] 轉李赞元与文喜藏书楼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3-15 08:10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李赞元(1623-1678)原名李立,清顺治帝赐名赞元,字公弼,号望石。原籍福建泉州府安溪虎头村,后居大嵩卫(现海阳凤城),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考中进士,累任山东道御史、左副都御使、兵部督捕右侍郎。死后葬于海阳发成东北观山之阳,名列国史馆《名臣列传》。“赞元谢恩一船书,文喜藏文书满楼”,讲的便是李赞元与文喜藏书楼的一段传奇故事。
  李赞元乳名“立儿”,自幼丧父,与母亲相依为命,家境十分贫寒。母亲整日烙火烧让立儿沿街叫卖,赚几个铜板度日。
  一日,立儿叫卖到城里有名的官宦人家赵景星的门前,叫卖声引来一伙年龄相当的顽童,当中一个指着赵府门前的旗杆嚷道:“伙计们,谁敢爬到旗杆顶上,我赌两个火烧。”孩子们看着立儿篮子里的火烧,跃跃欲试,但谁也没能如愿。这时,孩子头儿走到立儿跟前说:“你敢爬吗?如果你能爬上去,我开钱,你吃火烧,管你够,怎么样?”立儿说:“这有什么了不起,说话算数,不准撒谎。”说着放下篮子,紧了紧腰带,脱掉鞋子,“蹭蹭蹭”爬了上去。刚爬到旗杆顶,突然,赵家院内一阵响动,两个家丁开门外出。他急中生智,一下溜进旗杆斗子里藏了起来,顽童们也吓得一窝蜂似地跑远了。事也凑巧,正当立儿爬旗杆时,赵景星在书房看书,一阵困倦,伏案而眠,片刻,一梦醒来,梦中见到自家门前旗杆上伏一白虎。他急忙吩咐两个家人出门观看,结果什么也没发现。他不信,亲自出门观察。恰好,立儿从旗杆斗伸出头来看动静,赵景星见是一顽童,便和蔼地把立儿叫下来,领进书房问明了事由。他见这孩子不但长得龙睛虎眼,而且胆量过人,颖悟警敏,心里暗暗有几分喜欢。再说那些顽童,远远看到立儿被领进赵府,便跑去告诉了立儿的母亲。他母亲大惊,一路跑到赵府,跪地乞求赵老爷放了不懂事的孩子。没想到,赵老爷面带笑容说:“你来得正好,你是否愿意让孩子读书?”立儿母亲忙说:“小人家境贫寒,温饱尚且不够,哪能奢望孩子读书?”赵景星说:“你的家境我已问过孩子了,这样吧,你放心把孩子交给我,老夫不才,亲自教授与他。你也不必再卖火烧,留在我家做些零活,以便照顾孩子,你看如何?”立儿母亲热泪盈眶,连忙道谢。赵景星说:“我看孩子天赋不凡,怕埋没了这块良
  材才这样做,你不必过意不去。”这时,聪明的立儿当即跪在赵老爷脚前连叩三个响头,连声说道:“学生给恩师叩头。”赵景星哈哈大笑,忙将立儿扶起。
  从此以后,李立在恩师的教诲下,奋发读书,业满科试,于28岁中举人,33岁成进士,并且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,很快成为清政府的能臣干将,为清廷所重用。至康熙十三年(1674年)升为兵部右侍郎。
  李赞元官居要职,从没忘记老师的恩德。为了重谢恩师,他找来几位幕僚问计。有说奉以重金,有说重修府第,还有说讨封加职,赞元觉得都不尽然。他对幕僚们说:“重金无知如粪土,业大无能可败落,高官无才不利民,无价之宝存书中。为何不给恩师多买些书,让其后代书读万卷,成其大材呢?”就这样,李赞元在京津等地广征博采,购买了许多名著典籍,其中还有康熙皇帝御赐的二十一史,整整装了一大船,大约有一万多册,运往大嵩卫城。赵景星得知消息后,喜出望外,忙着在府中最上眼地段,筹建藏书楼。书楼上下两层,共八间,全部木结构,请当地最有名的工匠,雕梁画栋,非常气派,书楼完工之日,也是赞元一船书到达之时。
  赵家堂号“文喜”,赞元亲自为藏书楼题名“文喜藏书楼”。书楼金额廊下的立柱上鎸刻一副赞元亲书的楹联:“仓贮千年粟,楼藏万卷书”。因文喜藏书楼书多,品种全,加上赵府对人和气,对前来借阅、查找资料的学者从不收取分文,所以藏书楼名声很大,闻名齐鲁。到清雍正十三年改大嵩卫设海阳县城以后,藏书楼的藏书量达到一万五千多册。文喜藏书楼历经几百年风雨,“文革”时被毁坏,藏书被烧毁,部分流落民间。邵春艳高京平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